杰

杰哥好,哈哈!
要有魄力,即使失败,也不要让自己的人生平庸! 如果您觉得看过的文章还不错,请帮我点一个右边广告(没有任何副作用),谢谢!
 
 

常用链接

  • 我的随笔
  • 我的评论
  • 我参与的随笔

留言簿(57)

  • 给我留言
  • 查看公开留言
  • 查看私人留言

随笔分类

  • Matlab(58) (rss)
  • Optimization(7) (rss)
  • Python(4) (rss)
  • Search(30) (rss)
  • 名人(9) (rss)
  • 软件使用(Software)(66) (rss)
  • 学术(102) (rss)

随笔档案

  • 2021年3月 (2)
  • 2021年2月 (1)
  • 2021年1月 (1)
  • 2020年10月 (1)
  • 2020年9月 (1)
  • 2019年2月 (1)
  • 2018年10月 (1)
  • 2018年9月 (2)
  • 2018年8月 (1)
  • 2018年7月 (2)
  • 2018年6月 (1)
  • 2018年5月 (1)
  • 2018年4月 (1)
  • 2018年3月 (4)
  • 2018年2月 (2)
  • 2018年1月 (1)
  • 2017年12月 (4)
  • 2017年11月 (2)
  • 2017年9月 (2)
  • 2017年8月 (1)
  • 2017年7月 (1)
  • 2017年6月 (4)
  • 2017年5月 (3)
  • 2017年4月 (1)
  • 2017年1月 (1)
  • 2016年12月 (8)
  • 2016年11月 (3)
  • 2016年10月 (3)
  • 2016年9月 (2)
  • 2016年8月 (2)
  • 2016年7月 (4)
  • 2016年6月 (6)
  • 2016年5月 (7)
  • 2016年4月 (1)
  • 2016年3月 (3)
  • 2016年2月 (1)
  • 2016年1月 (2)
  • 2015年12月 (6)
  • 2015年11月 (3)
  • 2015年10月 (4)
  • 2015年9月 (3)
  • 2015年8月 (5)
  • 2015年7月 (6)
  • 2015年6月 (7)
  • 2015年5月 (8)
  • 2015年4月 (9)
  • 2015年3月 (4)
  • 2015年2月 (1)
  • 2015年1月 (3)
  • 2014年12月 (4)
  • 2014年11月 (2)
  • 2014年10月 (5)
  • 2014年9月 (3)
  • 2014年8月 (5)
  • 2014年7月 (7)
  • 2014年6月 (4)
  • 2014年5月 (1)
  • 2014年4月 (1)
  • 2014年3月 (2)
  • 2013年12月 (4)
  • 2013年11月 (3)
  • 2013年9月 (4)
  • 2013年8月 (3)
  • 2013年7月 (6)
  • 2013年6月 (4)
  • 2013年5月 (1)
  • 2013年4月 (1)
  • 2013年3月 (2)
  • 2013年2月 (1)
  • 2013年1月 (3)
  • 2012年12月 (3)
  • 2012年11月 (10)
  • 2012年10月 (11)
  • 2012年9月 (2)
  • 2012年8月 (6)
  • 2012年7月 (6)
  • 2012年6月 (4)
  • 2012年5月 (1)
  • 2012年4月 (3)
  • 2012年3月 (5)
  • 2012年1月 (1)
  • 2011年12月 (1)
  • 2011年11月 (4)
  • 2011年10月 (3)
  • 2011年9月 (3)
  • 2011年8月 (1)
  • 2011年7月 (1)
  • 2011年6月 (2)
  • 2011年5月 (2)
  • 2011年2月 (1)
  • 2011年1月 (3)
  • 2010年12月 (7)
  • 2010年11月 (5)
  • 2010年10月 (7)
  • 2010年9月 (3)
  • 2010年8月 (7)
  • 2010年7月 (7)
  • 2010年5月 (5)
  • 2010年3月 (6)
  • 2010年1月 (5)
  • 2009年12月 (5)
  • 2009年11月 (4)
  • 2009年10月 (5)
  • 2009年9月 (4)
  • 2009年8月 (1)
  • 2009年7月 (2)
  • 2009年6月 (3)
  • 2009年5月 (1)
  • 2009年4月 (3)
  • 2009年3月 (5)
  • 2009年2月 (2)
  • 2009年1月 (1)
  • 2008年12月 (1)
  • 2008年10月 (1)
  • 2008年9月 (1)
  • 2008年8月 (1)
  • 2008年7月 (4)
  • 2008年5月 (2)
  • 2008年1月 (1)
  • 2006年11月 (1)
  • 2006年4月 (1)

相册

  • 搞笑图片

Other

  • 安徽电力公司客服网站
  • 编程
  • 程序员联合开发网
  • 经典歌曲
  • 两全其美
  • 新雨丝
  • 中国工商银行
  • 中国建设银行
  • 中国建设银行信用卡
  • 中国农业银行

Paper submission

  • ACM Computing Surveys
  • AI in medicine
  • amino acids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view
  • Bioinformatics
  • BMCBioinformatics
  • conference Rankings
  • conference(CVPR)
  • conference(ICML)
  • conference(NIPS)
  • conferences
  • Current Bioinformatics
  • CVIU
  • Electronics Letters
  • IJCM
  • IJCV
  • IJPRAI
  • Image and Vision Computing
  • Neural Computing and Applications (NCA)
  • Neural Networks
  • Neurocomputing
  • Pattern Recognit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Letters
  • pieee
  • TASE
  • TBD
  • Tbiom
  • TCDS
  • TCSS
  • TCSVT
  • TCYB
  • TGRS
  • TIFS
  • TII
  • TIP
  • TKDE
  • TMM
  • TNNLS
  • TPAMI
  • TSMCS
  • TVT

福彩

  • 安徽福彩网
  • 双色球玩法规则介绍

留学相关

  • Google翻译
  • 爱词霸在线词典
  • 美国总领事馆
  • 普特英语听力
  • 太傻论坛
  • 在线科技词典

论坛

  • 科大bbs
  • 科学岛论坛
  • 模式识别爱好者论坛

搜索

  • arxiv
  • google ipv6
  • google台湾
  • google香港
  • google学术搜索
  •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JCR)
  • scholarpedia
  • wikipedia维基百科
  • 北京天气预报
  • 电驴
  • 合肥天气预报
  • 乐乎(下载电影)
  • 微软学术搜索

学者

  • Dacheng tao
  • Deng Cai
  • Dengyong Zhou
  • dodo
  • Jian Yang
  • Jie Gui
  • Meina Kan
  • Tianyi Zhou
  • Tongliang Liu
  • Weifeng Liu
  • Xiaojin Zhu
  • yong xu (hit)
  • Zhen Lei (ia)
  • 桂卫华
  • 中科院水生所所长桂建芳

邮箱

  • 126邮箱abroad
  • 126邮箱国内
  • google 邮箱
  • hotmail
  • Seu (东南大学)
  • 科大校友邮箱
  • 科大邮箱
  • 中科院

中科大和中科院

  • Niu Group (inside)
  • Niu Group (Outside)
  • 合肥研究院图书馆
  • 智能所

搜索

  •  

最新评论

  • 1. re: Office 2010中删除Endnote web 插件
  • 真是救了我呀!
  • --ss
  • 2. re: metric learning(度量学习)
  • 76765
  • --656
  • 3. re: 全新的美国计算机学科排名[未登录]
  • 随便拉出一个来就能秒天朝的 北*大学,清*大学到火星...
  • --chipset
  • 4. re:【超智多能思维科学研究所】致 蒲慕明教授的eMail
  • 评论内容较长,点击标题查看
  • --江伟
  • 5. re: Adobe distiller: Cambria not found, using Courier. 报错解决办法
  • 解决了,谢谢!
  • --lyh

阅读排行榜

  • 1. [转贴]Google被封、gmail.com邮箱、gmail登录不了的办法(25654)
  • 2. arg min的含义是什么?(24439)
  • 3. latex问题集锦(19399)
  • 4. matlab命令窗口输出函数disp和display(17313)
  • 5. MATLAB字符串数组(15436)

评论排行榜

  • 1. K近邻分类器的matlab代码(Matlab code of k-nearest neighbors)(13)
  • 2. LibSVM学习记录(6)
  • 3. EndNote 乱码 解决方案(5)
  • 4. 孟岩blog理解矩阵一、二, 三(5)
  • 5. 全国接听免费附加套餐(5)

Powered by: 博客园
模板提供:沪江博客
C++博客 | 首页 | 发新随笔 | 发新文章 | 联系 | 聚合 | 管理

[zz] Best Machine Learning Resources for Getting Started
     摘要: http://machinelearningmastery.com/best-machine-learning-resources-for-getting-started/ This was a really hard post to write because I want it to be really valuable. I sat down with a blank page and ...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5-04-23 09:17 杰哥 阅读(260) | 评论 (0) | 编辑 收藏
 
k近邻分类器的时间复杂度
K-近邻算法的主要时间花销在于: 对于一个待分类的实例(设其维度为m),都要计算它与训练数据库(设数据库的大小为n)中每一个训练实例之间的距离(其时间复杂度为O(nm)),同时还要对这n个算得的距离进行排序(快速排序的平均时间复杂度是O(n logn))。所以,分类阶段第二步的时间复杂度为O(nm+n logn)。
Reference:
Composite Quantization for Approximate Nearest Neighbor Search, ICML 2014
一种提高K-近邻算法效率的新算法, 陆微微,刘晶 [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8,(04)
posted @ 2015-04-20 22:17 杰哥 阅读(863) | 评论 (0) | 编辑 收藏
 
What is the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of an SVM?
http://www.quora.com/What-is-the-computational-complexity-of-an-SVM

Alexandre Passos, a PhD student in machine learning in ... (more)
27 upvotes by Quora User, Olivier Grisel, Quora User, (more)
It is very hard to characterize correctly. First, there are two complexities involved: at training time and at test time. For linear SVMs, at training time you must estimate the vector w and bias b by solving a quadratic problem, and at test time prediction is linear in the number of features and constant in the size of the training data. For kernel SVMs, at training time you must select the support vectors and at test time your complexity is linear on the number of the support vectors (which can be lower bounded by training set size * training set error rate) and linear on the number of features (since most kernels only compute a dos product; this will vary for graph kernels, string kernels, etc).

Solving the quadratic problem and choosing the support vectors is generally hard. In general, just testing that you have an optimal solution to the SVM problem involves of the order of n² dot products, while solving the quadratic problem directly involves inverting the kernel matrix, which has complexity on the order of n³ (where n is the size of your training set). More references for this in http://citeseerx.ist.psu.edu/vie... . However, one hardly ever needs to estimate the optimal solution; and the training time for a linear SVM to reach a certain level of generalization error actually decreases as training set size increases http://citeseerx.ist.psu.edu/vie... . In general, this depends a lot on what techniques you're using, but expect to have training times of the order of n² for all but state-of-the-art linear SVMs or approximate solvers

Olivier Grisel, Contributor to the scikit-learn proje... (more)
12 upvotes by Alexandre Passos, Quora User, Sébastien Royer, (more)
I agree with Alexandre. As a rule of thumb I use: O(n_samples^2 *n_features) for RBF kernel using SMO solver and n_sample * n_features for linear SVMs such as liblinear also noting that strong regularization (low C) makes it faster to converge too.

Diego Cantor, PhD student, musician, cook, geek.
1 upvote by Rahul K Mishra.
It's O(max(n,d)  min (n,d)^2), where n is the number of points and d is the number of dimensions, according to:

Chapelle, Olivier. "Training a support vector machine in the primal." Neural Computation 19.5 (2007): 1155-1178.
posted @ 2015-04-20 21:58 杰哥 阅读(385) | 评论 (0) | 编辑 收藏
 
[zz]计算机视觉,计算机图形学和数字图像处理,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知乎上一个讨论:计算机视觉,计算机图形学和数字图像处理,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http://t.cn/Rv1xGrL。还讨论了不同领域的各种不同的应用算法。其实还有一个常用术语是机器视觉,虽然看起来似乎属于一个大的领域,但是那些搞工业相机、镜片等都把自己划为机器视觉领域。
视觉机器人 网页版 转发于2015-04-11 22:58
尽管这三类研究中,随着CV领域的不断进步,以及越来越高级相机传感器出现(Depth Camera, Event Camera),很多算法都被互相用到。现在逐渐应用的比如3D建模、3D渲染、3D识别,有时候也很难彻底分开的。
posted @ 2015-04-12 09:28 杰哥 阅读(429) | 评论 (0) | 编辑 收藏
 
[zz]【教育科研篇】华裔哈佛终身教授:如何在一流大学晋升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OTIxNjQxMw==&mid=206130445&idx=4&sn=b52e509ecb7f40d27fee655c944fdbb1#rd
2015-03-30何毓琦
除了在企业全职工作了三年,我的整个学术生涯都是在美国度过的。尽管我一直供职于一所大学,但是我在伯克利、得克萨斯大学奥斯丁分校、伦敦帝国学院做过整学期的访问学者,而且还对全世界无数学校和研究机构进行过短期访问。因此,将我40余年的经历与中国读者分享大概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当然,美国大学的种类很多,我将主要讨论研究型大学。一些非常优秀的纯教学院校则不在我的讨论范围之内,如马萨诸塞州威廉姆镇的威廉姆斯学院(WilliamsCollege)和宾夕法尼亚州费城的斯沃特穆尔学院(SwarthmoreCollege)。最后,下面写的都是我的个人经历,请不要当作普遍情况或者真理。


  在一流大学晋升主要通过两种途径。


  第一,成为一名伟大的教师(仅仅优秀是不够的)。也就是说,你能够在教授常见本科课程(比如基础经济学、基础物理、计算机入门等课程)的时候发挥创造性和组织能力。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从学术水平上讲,一个系里能够教这种课的老师很多,你必须表现出超常的教学和创造力。另外,学校里选课人数众多的本科课程其实很少。我在哈佛待了40多年,经常看到非常优秀甚至近乎伟大的老师没有拿到终身职位,不得不离开哈佛。(美国大学盛行一种制度,即所谓的"七年试用期",在这七年里,你要么拿到终身职位,要么走人。不遵守这"七年试用期"的学校会被列入美国大学教授联合会的黑名单。)


  另外一个晋级的途径,当然就是搞研究了。教学基本上只是一个本地行为,而研究则是世界性的。对学校来说,一流的研究工作的"性价比"比教学要高得多,因此学校更看重研究。然而在一流大学里,你的竞争对手是全世界的研究人员。比如在哈佛,在决定你是否能够拿到终身教职的时候,学校会特意把你与世界上同领域的权威放在一起比较。


  我是在1965年拿到哈佛的终身教授职位的,那之后的30年里,我们系没有授予任何一位系统科学领域的年轻教授终身职位。尽管哈佛校长和各系主任绝对不敢承认,我早早就意识到而且不断地教导年轻同事们:"哈佛付你钱是为了让你维护并不断提高它的世界声誉的,别的都是次要的。"因此黄金法则一:尽早建立你的国际学术声誉。


  为了搞研究,你必须有经费、有学生。实际上,如果没有经费,你根本不可能供得起学生。在美国,尽管有各类奖学金,大多数研究生还都依靠导师的科研经费支持着。一般一个研究生一年要花掉导师五万美元。如果你的组里一直保持五到六个研究生的话,你每年最低必须保证25万美元左右的预算,而你必须和全美国的同领域科学家们竞争来争取这些经费。你不用指望研究生的头两年能有什么回报,博士生只有到了第三年第四年才开始出成绩,所以导师在录取研究生的时候是做出了很大投资的。我认识不少同事,跟我发誓赌咒再也不招中国学生了,因为他们来一两年就跑掉了,要么转去一个更好的学校,要么有了别的什么机会。不错,美国是一个自由的国家,从法律角度看,学生没有义务必须读完博士,但是从道德角度讲,导师在你身上花了那么多钱,你应该肩负起你的责任。然而,并不是所有中国学生都意识到这一点,这种行为对于后来想来美国读书的中国学生来说等于是过河拆桥。


  还有,一个一线大学教授至少要花25%的工作时间在编写基金申请书、准备研究报告和撰写论文上。因此黄金法则二:擅长写作和演讲,了解什么是最前沿的课题,也就是所谓的"时势造英雄"。(当然了,如果你能开创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而且能够说服全世界这就是最前沿的,那就更棒了,所谓"英雄造时事"。)


  黄金法则一和黄金法则二意味着你必须让全世界知道你是谁。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在优秀的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在学术会议上好好介绍你的研究。很多科学家以为搞科研是最最重要的,相比之下,写论文和做报告不那么重要。但是实际上,除非你提出了相对论或者搞定了人类基因图谱,你的研究要跟成千上万和你一样聪明的人竞争。实际上,我个人认为,有个好想法,写篇好文章和给个好报告是三项独立的而且同等重要的工作。每一项工作要付出的艰苦努力都是完全不同的。要想做个好报告,仅仅从论文里复制拷贝制作一套PPT是远远不够的,对着论文照本宣科也是远远不够的。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本来才华横溢的科学家做的报告惨不忍睹,令人不忍卒听。实际上,一个好的报告应该能够让一般听众听懂,同时又给专家同行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统计数据表明,一篇普通的发表了的科技论文的读者只有5位,其中还包括了论文的编辑和审稿人。但是,一次优秀的讲座的听众可能多达数十人、数百人甚至数千人。大多数听众一个月后大概都不记得你讲座的具体内容了,但是多年以后他们可能还会记得,你的那次讲座非常成功。这种针对听众的讲座能给你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好处。目前,各种政府基金管理机构的官员参加大大小小的会议,主要就是为了了解最热门的研究领域,发现那些值得资助的人。你给报告的时候他们很可能就坐在听众中间。那么,让你的报告清晰易懂的重要性就显而易见了。然而,我还是不断地碰到很多研究出色的科学家在做报告的时候完全无视听众的存在,报告晦涩难懂,让人觉得他非常傲慢无礼。我年轻的时候,如果听不懂别人的报告,就怪自己无知;现在,如果我听不懂一个人在说些什么,我就怪那个作报告的人。让报告清楚明白、不浪费我的时间是他的责任。我的座右铭是"完全可以让任何人在任何特定时间内适当地明白任何事情。"


  多年以来,投身学术研究意味着接受一种较为贫穷的生活方式,因为学校的工资低于工商业界,但是至少在科学技术领域,情况已经大为改观。为工业界做咨询可以大大增加你的收入,但是做咨询的真正好处在于你处理的是一些实际问题,你经常会受到这些实际问题的启发,转向新的研究方向。而且你取得任何一点成绩都会有一支"拉拉队"自动为你欢呼加油。你根本不需要付出额外的努力,说服别人你的工作很重要。你也不会钻牛角尖,在一些没人感兴趣的问题上浪费时间。几乎所有的美国大学都意识到咨询的这一好处,允许教授每周一天时间用于咨询工作。就我而言,我在整个学术生涯中都不断地从事咨询工作,而且我敢说我所有绝妙的研究想法都来源于某项咨询工作,尽管一开始的时候,我对这项咨询项目所知甚少。合适的咨询工作会创造"三赢"的局面:客户赢、学校赢、你也赢。


  投身科研的另外一个次要好处是你可以借参加国际会议的机会周游五湖四海。商业界的人出差,时间都很紧,基本上来去匆匆,没什么休闲的机会。但是研究人员出差,会前会后都能找出观光的时间来。比起旅行的全部费用,你自费的部分是很少的。有本旅游手册叫做《有生之年必去的1000个地方》,我在40余年的学术生涯里,已经和我太太去了这1000个地方中的230个,还不算很多这本书没有列出来的地方。中国有句古话叫做"走千里路胜读万卷书。"旅行能够让你增长见识,而且在学术界你会和很多第一次见面的国际同行交上朋友,因为你们的研究兴趣相投,所以能够一见如故。他们是你最好的导游。(有一次,我让我的一个中国研究生招待一位南美同行,她回来以后非常兴奋,告诉我说这个陌生人竟然能够理解她的博士论文研究中的种种精妙之处,尽管他们来自两个隔着千山万水的不同国家,年龄相差很多而且以前从未谋面。)


  至于研究的乐趣嘛,当你在数个月的艰苦工作后第一次有了不错的发现,你会陷入几秒钟的狂喜----全世界你是唯一一个认识这个真理的人。这样的感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你坐立不安,来回踱步,彻夜难眠,有时候甚至会高兴到胃疼的地步。我没有在商业界待过,不能百分之百肯定,但是我想这种发现的喜悦大概不亚于赢得一个大订单或者在股市大有斩获。要是我一年能享受一次这样的喜悦,我就很满足了。一个人回顾他的学术生涯,审查他一生撰写发表的所有文章,也许只有10%能够经受时间的考验。这和旅行很相似。你很高兴去过很多地方,但是只有几个地方让你终身难忘。


  最好的一点是,搞研究的人时间比较自由,基本上你可以自行安排。你是你自己的老板。和普通商业界人士比起来,除了申请经费,你不得不做的无聊重复的工作要少很多。你可以在你真心喜欢的工作上投入差不多50%的时间和精力。我一直告诫我的学生,如果你50%的时间喜欢你正在做的工作,那么这就是一个非常棒的工作!因为你喜欢你的工作,所以你会格外刻苦。节假日和平时没有区别。一天工作20个小时、一周工作100个小时更是家常便饭。我已经这把年纪了,而且正式退休了,每天醒着的一半以上的时间还花在学术上。

阅读记录:read twice

posted @ 2015-04-10 22:11 杰哥 阅读(212) | 评论 (0) | 编辑 收藏
 
[zz]【史上最啰嗦】防霾口罩的通用常识、误区、注意与具体型号分析(以3M牌为例)
http://frodo.douban.com/card/note/345004477/?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qq-pf-to=pcqq.c2c

写在前面:
这是一篇很早前就想过要写的文章,但楼主是个月入不过千的街头小贩,曾担心过要是自己毫无保留的公开便丧失掉了“核心竞争力”,然后因为这点收入也保不住就处境更加艰难(因为我不会为自己做广告);何况因为内容庞杂而自己又有ADD,要把它写完,耗时简直难以想象。但我在街上见了越多的人选错、戴错口罩,就越发觉得自己可鄙。终于决定:写完它,并欢迎任何人转发,甚至不署我名字。

【关键点】
哪些口罩无效?
1、凡是叫“××布”(如棉布、无纺布或类似的真丝、丝绒),或称自己整个口罩“可水洗、可重复使用”的口罩都无效。
2、凡是称自己靠“活性炭”、“碳片”过滤的口罩都无效。
3、目前来说,凡是把“PM2.5”字样印在了品牌标签处,或将该字样与类似“率先”“首款”“唯一”“100%”“99.99%”等词放在一起在包装、媒体、网帖、广告里宣扬口罩全部无效或至少不太有效。

选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1、在你不能完全相信的渠道购买时要警惕假货。戴对的口罩,如果半天还没见脏,就肯定是假的。
2、只要是真货,目前来说,包装上凡是认真警告了类似“不当使用会导致疾病或死亡”的,都有效。
3、几百块的口罩有其存在意义,但未必比几块钱的口罩更“有效”。

戴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1、要用双手把口罩上的金属条按成贴合脸鼻的弧度,而不是一只手“捏”。
2、除非你自己能看完全文,否则不要把文中提到的口罩送给那些身体需要被特殊照顾的人。
3、尽量不要戴口罩运动,尤其不要戴普通的、无呼气阀的口罩运动。
4、所有霾尘防护口罩,其“过滤”组织都不能通过水洗来重复使用。

哪些品牌在自称“可防PM2.5”时目前不可信?
(包括但不限于)
绿盾、维康、绿之源、伊藤良品、朝美、爽蒂、适美佳、爱丽思、名典上品、佳佰、一罩绝尘、九头鹰
1、给读者:这并不表示它们的其它产品也应该完全不被信任
2、给厂家:若觉得我在造谣,不要找我“私下沟通”,请直接起诉我。国难当头发不义之财的人,我非常愿意当面羞辱你。

“3M”里有哪些推荐的常见型号?
1、无特殊要求人群:方便+性价比之选:9001(没货时选9005)
2、需防眼镜起雾者:方便+性价比之选:9001V(没货时选9002V)
3、脸小,或青少年:8110S(注意:不是儿童款)
4、兼顾防护能力、呼吸舒畅与价格:8210V(没货时首选8511)
5、对价格不敏感者:直接选9322(没货时选9332,全能之星)

----------关键点结束----------

如果您一向不习惯看太长的文章,那您记住上面的结论就基本够您选到合适的口罩并正确佩戴了。从本段往下的内容中,不但有图例、详解(包括无法避开的术语、参数),还有各种吐槽和各类说明、注意。它们可能会啰嗦得超越您的想象:


本文基于:

1、作者确信:

(1)雾霾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2)有效的口罩可以显著减少这种伤害

(3)通过公认标准认证的口罩对过滤霾尘有效

(4)戴上错误口罩和采取错误戴法而不自知的佩戴者可能会大幅增加有害空气中的停留时间,因为他以为自己采取了“防护措施”后已经安全。

(5)以正确的方式戴上了正确口罩的佩戴者,如果选的并非很适合自己的口罩,则可能无法解决“佩戴舒适” 的问题,会无意识减少佩戴或遗忘自己的口罩。当你希望家人和朋友戴上口罩时,如果因为不了解,他们在第一次接触时的体验是“无效”或“难受”,那其中也许有你很关心的从此对所有的口罩都产生抵触情绪。

2、作者认为:

(1)中国空气污染治理的最大难点从来都不在技术层面,因此,空气质量在近几年内不可能实质好转。

(2)相比其它自保知识,口罩常识的普及之所以尤为迫切,是因为在大气洁净之前,“没有条件使用空气净化器、私家车来保证自己每天的大多数时间能呼吸到洁净空气”的人会是绝对多数。

(3)大众所能接触到的口罩知识获取渠道,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至今都充斥着各种误解和古老谣言。而一些“内容正确”的文章,却谈着无人能懂的或无实际意义的东西:纯粹的标准、参数、技术细节,大洋彼岸才有的品牌和型号,或者干脆说的是主要用于焊接或酸性气体防护的口罩。

(4)很多的口罩销售者不但并非都懂自己所销售的产品,而且可能因为利益驱动推荐你购买并不最适合你的型号。

你毫无防护的在户外的雾霾里呼吸上十天,可能毫发无伤。

你很可能得这样生活上十年时呢?



所以本文的目标是:

1、让读者了解正确的口罩常识,能记住结论

2、在知道“为何如此”之后,拥有避开“流行”与不良厂家、销售者的误导,并为自己及所关心的人选择合适口罩的能力。

说明:

1、文中戴口罩的人物照片来自在互联网公开传播的媒体或“自媒体”,产品图则来自厂商的中国官网或其指定销售渠道,本人没有拥有其中任何图片的版权;文中涉及的技术性文字来自公开的相关国际、国内标准;文中关于口罩防护级别的信息来自通过国家认可的厂方标识,本人认为可以信赖;关于产品的注意事项综合自官方资料和医学常识;关于产品的评价、结论则主要来自自己佩戴及街头销售相关产品的经验,并有少量采集自其使用者在网络中的公开反馈;其它未加说明即来自其它文字均本人原创。本文的写作目的是向尽可能多的民众普及相关常识,任何在同时保留上下两部分【注意事项】和【关键点】的前三点的情况下,可以全文或节选其中任何部分原文转载。

2、以下“口罩”,若无特指(如“普通的一次性医用口罩”或“棉布口罩”),则均指“随弃式颗粒物防护口罩”(也可以叫“免保养防尘口罩”,或理解为:能“真正防霾的一次性口罩”)



【注意事项】

哪些人群不建议戴口罩?

中重度心肺脏疾病,高血压症候,幽闭恐惧症、焦虑反应,自发性气胸史患者,或有胸闷、呼吸困难症状者等请不要戴口罩,可能产生危险。当健康的您拥有这类口罩时,请不要随意送给可能有这些疾病的亲友。

如果空气已经脏到已经非戴不可,请先请教了解您身体情况的专业医生(注意:并非所有医生都了解各种口罩;你可以先试着向他请教“什么是N95口罩”)。

孕妇、婴幼儿、身体孱弱的老人应该尽力避免佩戴口罩。

如果佩戴,使用中若感觉头晕、恶心和其它任何不适,要立即取下来;再戴之前,先咨询医生。

如果不是用于防霾,合格的纱布口罩和普通医用口罩呼气阻力相对较小,则可以考虑。



给要戴口罩的孕妇的建议:

长期呼吸严重污染的空气或盲目佩戴口罩都可能影响的胎儿的健康发育,因此建议空气质量指数在150以内时,孕妇外出不要戴口罩;超过300应该则想方设法避免出门;如果确需出门,建议只选戴呼气阀在正面(不可折叠)且防护等级不高于N95(或相当于)的、口罩杯体相对较大的口罩。如无必要(比如不是对尾气或二手烟中的异味敏感),也不用选这类口罩中选含活性炭层的款式。

更重要的是:

无论是您过去经常在雾霾严重时出门,还是将来会免不了在这种空气中常出门又没有、或忘记戴我上面推荐的这类口罩,都不要在事后为此担心,并因此自责,给自己过大压力——能按理想的做固然好,但即使不那么理想,也没什么大不了。



口罩选择上的常见误区与真相



一、我们常说的“一次性口罩”都不能有效防尘霾:

无论是白色的


绿色的


还是粉色的


但是它们的用户是如此之多,以致于……




说明:

1、孙俪和阿娇戴的严格来说不属于常说的这种“一次性口罩”,而是一次性“时尚口罩”,常见的有白、蓝、粉、紫四色,立体造型(所以也会叫“立体口罩”、“3D口罩”),不会“弄花妆容”,特写是这样的:



2、男星里除了黄其他都是有活性炭层的“一次性口罩”,通常是灰黑色,可以吸掉空气中的少量异味,但处理不好会掉碳粉,特写是这样的:



3、“1”和“2”这两种口罩也不能有效防尘霾

“这种一次性口罩”不能防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它们就不是设计来防外来的尘霾的。

它们看起来都一样的口罩,共同的特点是主体都是无纺布,多为三层设计,常见的有蓝色、绿色、白色、粉色(颜色不起任何关于其用途、性能的标识作用);但实际上,它们包括三种:

1、普通一次性口罩

2、普通医用口罩

3、一次性外科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

“1”在制作过程中不一定消毒或灭菌,仅适合在一般场合使用,常见于食品加工、餐饮、美容、保健行业、以及明星们脸上……而我们貌似只有出门时应付小寒小风用得上(逆风时,小脸同学的这类口罩在风稍大时可能被吹走的)。

“2”都会经过“消毒”或“灭菌”,适用于医疗机构的一般环境,但国家并没有规定其必须做细菌过滤率(BFE)、颗粒过滤效率(PFE)、喷溅试验的测试和参数界定,只能参考一些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

“3”长相和前两者一样,但只要叫这个名字的口罩(一个字都不能差),则必须符合其行业标准,即:PFE>30%,BFE>95%,无菌级。它们可以用于医务人员的诊疗活动和外科手术。

如何区别:

普通用户只能通过包装。包装上什么都没标的,只能是“1”;包装上出现了“外科口罩”四个字的,只能是“3”;剩下的是“2”(合格产品上至少会有“YZB/省名称-编号-年号”这样的字号出现)。

虽然它们都不能防霾,但你在自己身患呼吸道传染疾病(为了保护他人),或要出入医院、可能接触这类病人,以及可能遭遇花粉过敏、将要打扫房间时,可以用到其中知名品牌的“2”和所有的“3”。

要有效对付我大天朝的空气,你最好别选上述任何一种口罩。但要是其它的防尘霾的口罩你要是真心觉得都“超难看”而宁愿不戴,那还是选“3”戴上吧。

无论如何,聊胜于无,因为按规定,它们的滤料对于可入肺颗粒最低应该有30%过滤率。

(发达国家生产的那些可防“花粉”“飞沫”的这类口罩虽然不是按我们的标准生产,但效果可能相当,也可选;尤其是前文提到的那种在日韩流行的“时尚口罩”,只要其中明确提到其滤料的过滤能力,总体效果就会比同品牌的平面口罩要更好,虽然价格也会相应的高)。

"3"这类口罩在用于外科时肯定会一台手术一换,用于病毒防护时则要求4个小时(半天班),或遇污染或潮湿时及时更换;

仅用它来防霾(花粉)时,我个人建议是一天一换;如果这么换着心疼,那……你就自己看着办吧。


顺便提醒:

1、这些口罩里除了前面特意提到的“时尚口罩”不可能戴反之外,其它“一次性口罩”有一个戴错的情况比较常见:将口罩的正反弄反了戴
(甚至在一些专业的医药论坛中,普及医用口罩常识的帖子里还经常能看到已工作几年的医生发现自己之前一直将口罩的内外弄反)

虽然各个品牌的“一次性”口罩在细节上都不尽相同,但有两点可以帮你迅速判断:
(1)一般有颜色的那面(防水层)朝外,白色那面(吸湿层)朝里;
(2)能看到口罩上的“鼻夹”(细长的金属或软塑条)的是外侧,看不到的是内侧。

2、现在还有些媒体在介绍口罩时说“口罩一般分为三个级别:普通级、消毒级、灭菌级……”看到这种“科普”的,是电视赶紧换台,是报纸你还可以看它们的文化副刊版,是网帖你就可以Ctrl+W了。

二、我们常说的“可以洗了重复用的”口罩,也都不能有效防尘霾:

无论是这样的

这样的

还是这样的


或者加长成披肩的模样的涤纶口罩:


或加绒印花、或它们的材质“升级”成桑蚕丝,覆以蕾丝


甚至这种里外纯棉而内含“高科技保温材料”的大牌口罩

都不会为它们增加任何的实际防护能力


这类可以反复使用的口罩中,还有两种历史悠久的:
一种是纱布口罩(“普通脱脂纱布口罩”):

(图中是位戴错口罩的普通医生,应该是张老图;近两年的新闻里,只看到过老人还在戴它。)

纱布口罩国家有专门的标准,规定细化到了每厘米的经、纬纱数量,长宽,纱布层数(不少于12层)。它在非典之前,是中国非常流行的口罩种类,几乎一统天下。虽然我现在已经找不到一张我认识的脸还在戴这种口罩的图了,但直到今天的各种网帖甚至报纸上,还不断有“专家”建议口罩每次用完后要高温消毒(比如“用开水烫一烫”)——而这种消毒的思维,就来自于这种传统的纱布口罩。

但实际上,这种口罩无论是按国家标准增加到16层,还是24层,其对颗粒物的防护率都无法突破40%。而一个24层纱的口罩在戴得湿乎乎后,光想想,就够让人窒息了。


另一种历史同样悠久的是毛线口罩,这一类中一部分是流水线上的廉价商业产品,
而另一些,则是我们这个浮躁时代真正的奢侈品,
它们由心灵手巧的主妇们
为自己心爱的男人制造:


皮质口罩(无论PU皮或真皮)则完全不管用,即使加上钉子。

这种材质的口罩有可能能帮助造型,而唯一的确定的功能只有:
自。虐。

这类“可以多次使用”的口罩的其它材质还包括:毛巾布、帆布、毛绒、天鹅绒,上面可以绣花、印花、挂大嘴猴或hello kitty

经常在我们业内出现(前面已经出现两次)的一位横跨口罩、演艺、时尚三界的教主级人物早在2011年,曾站在潮流之巅向世界宣布:
“今冬北京时尚,穿秋裤、戴口罩。”
同时配上了这样一张“集大成”的照片——


说明:上面的图主要是为了形象说明口罩的各类误区。明星们戴这种口罩很多时候并非为了防尘霾,而是他们以为用它挡住脸后就可以顺利隐身成路人。

上面出现的所有口罩都无法防霾的原因:

1、这类设计结构决定了其无法在你的口鼻周围形成足够有效的密闭区域;

2、它们的用来过滤空气的材料(“滤料”)并非为防尘霾而生。


关于其中颜色鲜艳造型可人的那些“可重复使用”的普通口罩,这里还有两则新闻:
1、山东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2011-12-12《民生直通车》:
节选如下“市场上销售的个性口罩多为普通针织口罩,目前并没有相应的国家检验标准。” “’丝绸‘ 的实际上是化纤的”“没有标注材料成分、没有生产厂家、厂址信息”“化纤面料制成的口罩所用的艳丽染料剂不仅本身有毒,而且容易把空气中的过敏原吸附进口腔和鼻孔,稍微敏感一些的人有可能刺激支气管,造成皮肤和呼吸道过敏症状。所以色彩鲜艳的时尚口罩不仅起不到过滤防尘的保护作用,有时候还可能起了反作用。”
2、山东广播电视台电视公共频道2012-02-22《真相力量》:
《时尚纯棉口罩带出问题 生产厂家竟用“黑心棉”》节选:
李女士:就是这个口罩,折腾的我可不轻,又是发烧又是吃药的咳嗽了半个多月。 (检查后认为是劣质口罩导致的过敏性呼吸道感染)
“口罩卖的好坏主要是看花色,而花色就是越鲜艳越好,越时尚越好,好看的花色必须要用各种稀料来调配”“他们的产品样式、花色以及生产环境大都相近,几台缝纫机,几个盛满布料的麻袋,一间屋子就可以生产出图案新颖,造型时尚的卡通口罩”“这里每一家农户的门口几乎都散落着一地的烂布头和各种下脚料……一位农户道出了这些布料的另外一个名称--黑心棉。”

说明:
1、需要的同学可以按给出的标题在网上找到原节目;山东是口罩生产大省,两个节目都来自山东的同一个台,可能与此有关。
2、需要警惕那些“特别漂亮”、“特别萌”的口罩,因为它们很可能是三无产品;而实际上市场上仍有很多正规厂家的棉质或其它可水洗口罩。


三、口罩佩戴上的常见错误:

以为口罩只罩口就可以的:


这是一款头戴式口罩,肯定有
上下两根头绳,但张先生将两根减做了一股……

这位小哥的口罩也是头戴式的,但两根头绳
都比正确位置稍偏下了些。这样可能有两个坏处:
1、口罩与脸的密合度不够;
2、上面那根头绳在这个位置久了,会勒得耳朵疼

下面的两位同志戴的是同一款口罩
1、

2、


第一位同志是将口罩的上下戴反,这是“教科书式的错误”,后果就不说了;
第二位同志其它都对,但是有把口罩“掰开了就戴”的错误:没有为鼻夹“塑型”,呼吸时鼻翼两侧会漏气。
另外,对这种口罩还有个小建议:“2”中的小同志口罩上金属鼻夹上的绿色小方块是用来标识“此款口罩可以用于安全防护”的,上面印了个“LA”,建议戴前先撕掉。它是不干胶的,不会破坏口罩或留痕迹。

关于口罩的选择与佩戴,最后要说的是:
首先要选对口罩
因为,只要选错了,即使“双重防护”也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无论您是这样勤俭专注:

还是这样的霸气全面:



口罩常识
一、决定和不能决定口罩的防护效果的因素
简单来说,口罩的防护效果只与下列因素有关:
1、口罩本身所使用的滤料
2、口罩的结构、大小是否适合你(是否贴合)
3、你是否正确佩戴 、正确保存、及时更换

常见的误导性因素:
1、越“大牌”,效果越好
专业领域的“大牌”和日用消费领域的“大牌”不是一码事;
一些无良媒体会将一些小镇产品不露痕迹的包装成“世界名牌”。所以,你所知道的“大牌”,未必是真正的大牌。
并非每个“大牌”都有了更适合中国市场的产品
适合别人的“大牌”不一定适合你
2、售价越高,效果越好
一位在北京工作的美国医生在通过众筹的方式测评近两百款口罩,以弄清楚其实际的防尘霾效果。《华尔街日报》曾引用他的话称,口罩的防护效果与其零售价格没有关系。这个结论我基本同意:正常售价500块的口罩未必比正常售价5块的口罩拥有更好的过滤能力。
3、大街上戴的人越多的,就是效果越好的
“群众总会找到真理的,他们通常只是走得慢一点而已”。


二、 雾霾、口罩标准与油性颗粒物防护
细颗粒物(PM2.5)分为油性颗粒和非油性颗粒。美国、欧盟、中国的对于防护此二者的各级别口罩并不相同。欧盟的“FFP”可以同时过滤二者,美、中的“N”和“KN”则只能有效过“非油性颗粒”,过滤前者时会导致口罩迅速失效;如果需要过滤前者,在需要长效过滤时,美中分别是用“P”和“KP”对付,而短期(8小时内的过滤),则只剩下美国的“R”类可选。就实际效果来说,尾数相同的“KP”是低于“P”而高于“R”的(例如,“KP100”的过滤能力稍低于“P100”但高于“R100”)
雾霾污染的主要成份毫无疑问都属于非油性颗粒物,所以日常出行选普通的防尘霾口罩即可(标有“N”和“KN”的这一类)
哪些人建议考虑带油性颗粒防护功能的口罩?
1、爱好用生命紧跟各类机动车为人民过滤尾气的公路骑行者。
2、需要经常出没于油烟缭绕的厨房,或生活、工作在餐馆、烧烤摊排风口附近的人。
3、遇上了那段需要经常闻沥青烟、焦炉烟的时间的居民。

说明:
“油”是液态碳氢化合物的笼统说法。
汽车尾气内含有:
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和悬浮颗粒物(即“PM”)
而典型的油性颗粒物有:油烟、油雾、沥青烟、焦炉烟、柴油机尾气中的颗粒物等。
其中由柴油机尾气、厨房油烟和少部分的汽油机尾气(应该与天朝油品有关)造成的油性颗粒物污染虽然在空气污染中的占比很小,但生活在密集产生上述污染环境中的人,是否要选可同时防油性颗粒的口罩,是件需要考虑的事
(我一向不建议优先考虑“什么都能防”的口罩,主因是它们价格会明显更高,所以对价格完全不敏感的人不用考虑我此条建议)

三、为什么说,所有自称“可更换滤片”的棉布口罩一定“无效”?
1、活性炭“能吸附部分有毒气体而对阻挡细颗粒物无效”是常识(活性炭的巨大表面积由“微孔”构成,而“微孔”的孔径小于绝大多数细颗粒物);
2、把活性炭以任何方式装进一个“滤片”里都无法改变“1”的结论,而且很多劣质的活性炭和低劣的碳片生产方式会导致碳粉泄漏,这些颗粒物吸入人体后反而造成伤害;
3、个别品牌的这类口罩中的滤片没有使用活性炭,且具有一定的真实过滤率,但它仍然没解决最根本的问题:“滤片”并未像口罩那样 “立体剪裁”,它们全是“纯平”的(何况有厂商还在滤片大小上做文章),覆盖住弧度相对平缓的口腔周边后,高高隆起的鼻梁周边也无法防护;同时由于耳绳的材质仍是棉纱类,口罩与脸两侧的贴合强度也无法保证,从而留出空隙——因此脏空气并未主要从“滤片”过滤,也会令口罩整个丧失实际防护效果——这是典型的“结构性错误”,而这种设计思路不应该用来设计工具,只应该去设计玩具。

四、“N95“标准的口罩是防护性和舒适性的最佳平衡吗?
如果只在符合美国标准的口罩中选,确实如此。但如果也综合其它国家标准来考量,就值得商榷。比如复合中国国标的KN90口罩,价格和呼吸阻力都可以更低(结构、大小完全相同的口罩,防护等级越高也就意味着对正常呼吸的阻力越大),佩戴可以更方便(N95必须套头),而防护能力只降低相当于5%的点。合格的类似“KN90”的口罩的对PM2.5实际过滤率一定是显著高于90%的,因此在普通的雾霾天气中所提供的防护已经完全足够。(这里只谈防霾,但如果是特指用于“医用防护”时,口罩则必须是“N95”起的)。

五、防护等级越高的口罩越容易失效吗?
不会。口罩的失效时间与防护等级无关,而且部分高等级的口罩因为结构决定了其拥有明显更大的有效过滤面积(污染物分散到了更大面积上),比起一些低等级的可折叠口罩,能有效使用更长时间。此外,口罩的失效时间其实并不是固定的,而与佩戴环境密切相关——当空气指数爆表的时候,一块滤片几乎不能坚持到其宣称的时间,而空气指数不到150,用户仅因为保暖、保湿等需求戴口罩时,则超过一倍的时间也未必必须更换。另需注意的是:单说某款口罩可戴“××天”,而不提每天共戴了大概几小时的“更换建议”,是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的 ,不同的人需要花在路上的时间真的相差很大。

六、可以日常佩戴的工业防尘口罩里有哪些较为常见的靠谱品牌?
(包括但不限于):
国际品牌:
3M、霍尼韦尔(巴固、思博瑞安) 、代尔塔(Delta)、优唯斯(UVEX)、洁适比(JSP)、金佰利(Kimberly-Clark)。
国产品牌:
1、很多专做工业防尘口罩的国产厂商同样可以信任,其产品在权威机构某些测试上的单项得分可能超越国际大牌。它们售价更低,可以在劳保用品市场里可找到;
2、选购时,其产品名称、生产日期、厂名、厂址、保质期、产品使用说明书应缺一不可。


口罩的部件、选择与注意事项
——以“3M”为例
因为篇幅和时间所限,下文将提到的品牌将只有3M一个——这会看起会很“软文”——但路人们脸上能见着的口罩,真正防霾的,目前至少八成已经是这个品牌。所以作者以为,先把这个牌子的口罩说清楚,当下最有意义。而当你能理解其不同产品间的异同,也会拥有在各种“靠谱”品牌中选择你中意产品的判断力。

一、“3M”和它的呼吸防护产品
(以我个人的街头经验,知道3M的其实远比不知道的少)
3M公司创建于1902年,总部设在美国明苏达州的圣保罗市,世界500强的企业之一。在我国,他们的产品以“东西好,就是性价比差了点……”著称(提示:口罩是可能需要长期消费的易耗品)。

可以统称为“3M口罩”的,其实包括了日用口罩(他们有个比较高上大的叫法“专业个人护理产品”,隶属于子品牌Nexcare,即“耐适康”,很多女生可能更熟悉这个牌子,因为它们有“痘痘贴”……)和呼吸系统防护产品,由于前者主要用于保暖防风(可以简单理解为是“棉布口罩”),而非为应对严重粉尘和雾霾设计(虽然也有微效),因此其性能不在本文的介绍之列。

其呼吸系统防护产品又分两大类,一类是“可更换式呼吸防护面罩”,这种的都是面罩可以重复用,只需更换“耗材”(滤毒盒、滤棉),但由于外观实在……太拉轰了,所以街上几乎没人戴

下图即是其中经典:
【史上最啰嗦】防霾口罩的通用常识、误区、注意与具体型号的评价、选择建议(以3M牌为例)(我在以前的关于口罩的帖子里见过有SMZDMer轻描淡写的说自己“已经戴了一个月”)上图还只是“半面罩”,更拉风的还有“全面罩”,其中再分防尘面罩和防毒面罩……加上各种标准、级别的耗材,3M一家里就可能有上百种组合。如果空气仍然持续恶化,也许以后我也会开始给它们做单独的测评详解,但今天还是先把“另一类”说清楚吧。

这类口罩3M官方做了如下介绍:
  “主要防阻对象是颗粒物。防护口罩通过覆盖人的口、鼻及下巴部分,形成一个和脸密封的空间,靠人吸气迫使污染空气经过过滤。口罩本体通常用防颗粒物的过滤材料制成,靠头带或耳带固定,人脸鼻处的密封通常借助金属鼻夹帮助塑造,但也有依靠其他方法实现的,有些还在口罩内鼻夹部位增加密封垫。由于口罩没有可以更换的部件,所以失效后需要整体废弃,也称随弃式面罩,或免保养口罩。”
——这也就是我们今天所介绍的“口罩”,我们可以通俗的叫它“能防霾的一次性口罩”。

由于这些口罩由标准、等级、佩戴方式、结构造型、使用场景甚至颜色、大小会有不同,3M在中国出售的型号超过了44种,而且看起来仍有拉长其产品线的动力。(型号数的统计里,为了简单起见,未将同一个型号的不同版本单独统计,即:类似9001A与9001、8210、8210cn与8210 plus都只算“同一款”)

这类口罩本来仅仅应用于工业、矿业、焊接、实验室等领域,或者……弹棉花领域,都是整盒几十个(最少十个,多的五十个)且无单独封装的大量销售于劳保市场,但近年来由于我国空气污染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取得的成就令世人瞩目,不但带动日韩等友好邻邦的贫穷空气逐步富裕起来,还以我们的平等、团结和幽默,给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人民送去了源源不断的“中国好段子”,并成功破坏了境外敌对势力对我方的空中侦察,直接废掉他们的导弹。专家估计,由于我国的国防工业在雾霾的帮助下已经得到长足进步,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民间交流欣欣向荣,我们有理由相信,至少三十年内,无人来犯……

正是在这样喜庆祥和的大背景下,近两年来,医药零售渠道、甚至7-11这样的便利店里,也出现了明显针对一般居民推出的“三个装”、“五个装”的3M口罩……虽然,口罩还是原来那些口罩……

网上现在能找到的关于3M口罩产品线的资料,多数都是基于口罩的美国国家职业安全与健康研究院的标准(NIOSH standard)展开的,但实际上,3M中国生产的口罩除此以外还有国标、欧标,甚至澳大利亚新西兰标准的。

而其中最为常见的款则都基于两个标准:经常被推荐的“N95”(美标,至少11款),以及实际上更流行的“KN90”(国标,至少13款)

在3M中国官网上可以公开下载到一份PDF里,大陆销售的大部分的型号都在其中有简介与图例。但和大多数公司的官方手册一样——它们看起来更像给经销商或厂矿的产品名录,而不是给消费者的选购指南:你即使全看完了,也仍然不会知道,到底哪款,才是刚好适合你的口罩。

当然,它也有个优点,即:这些口罩是按其所符合的主要标准分类列出的。

如果你有兴趣,你需要依次这样找过来:
中国 > 产品与服务 > 安保及防护 > PPE 安全解决方案 > 产品 > 呼吸防护 > 随弃式防颗粒物口罩,然后点一下“查看产品”。这个有很多消费者自己找过,但大多没料到它们的产品线复杂到了这种程度,于是迷路N次以后,自觉放弃了……

此外,官网里还有一篇3M技术部的姚红女士的文章《谈谈防尘口罩》(这篇可以通过常用搜索引擎搜标题找到),想深度了解的同学也可以自己看看。

二、如何选择合适你的3M口罩
我希望我写的是篇真正的实用指南,所以那几十个型号里,符合下列条件的将完全不被介绍:
1、在大众消费市场(包括大型、可靠的网络商城)里近期一直看不到,或即使看得到也完全买不到的型号;
(我在一些网站里见过一些热情洋溢的科普雄文,在“查看产品”里挑了十几个型号做了详细介绍,你往下滚屏手都酸掉,心情激动抄下型号,挨个挨个去市场里找,最后发现:连卖的人都没见过这些口罩)

2、即使买得到,也不是用于日常防护的型号;
(如用于有机蒸气异味防护的“ 8247”,用于酸性气体异味防护的“8246”,虽然它们也能同时防霾,但去买了,于我们价格太高没必要,买光了,那些只能靠这种口罩保命的人还遭殃)

具体介绍之前,我还得先说一下耳挂式和头戴式的区别,在我的街头经验里,这是除了“好不好看”之外最影响“用户体验”的因素——在这两者面前,什么"N""P""FFP"之类的标准、参数几乎就是浮云……
【耳挂式】:
优点:戴取最方便
缺点:戴久了勒耳朵;有些人在戴有些型号的耳挂式口罩时,戴了不到半小时就已经受不了,那些“头围”大,耳根软的同志尤甚;还有个别用户反映:“耳朵小的有点挂不上”、“运动时容易掉”

【头戴式】:
优点:
适合长时间佩戴;只要“戴对了”,就不勒耳朵;甚至找到合适的角度后,最快半分钟就能忘掉脑袋上有根绳子;
缺点:
1、戴、取都不很方便 ,尤其对于戴眼镜的人——只能取下眼镜再戴,否则很容易在戴的过程中把眼镜按到眼皮上,在你没随身带眼镜布的情况下可能很尴尬
2、无论戴对没有,都会改变发型。部分坚强的外貌党人表示,除非给他一顶纪梵希的帽子,否则将用生命捍卫自己不戴这种口罩的自由。

说明:
凡是正规厂家出的“95"及以上级别的(N95啊,KP95啊,FFP3啊),全都都会生产成“头戴式”的——耳挂式能提供“方便”,却无法在恶劣环境下提供口罩与面部之间最大程度的密合强度——毕竟没有人的耳朵有他的头骨般的坚硬和坚强。
(以后看到有人向你推荐那些挂耳朵还标着什么“99.99%PM2.5防护”的,直接呵呵就好了。要是遇见他们的厂家里那些说话能管事的呢,就请代我问候他们:还要脸么您?)

还很重要的是口罩的折叠与不可折叠(罩杯式)
【可折叠口罩】
优点:
1、能将它压平后放进口袋和各类即使已经空间紧张的包里,方便携带;
2、防护级别相同时,可折叠的价格会更便宜。

缺点:
1、吸气时,几乎有一半的面积完全贴在脸上,因此有效的“进气区域”小,导致呼吸阻力增大(心肺功能弱的人会感觉“呼吸困难”);
2、由于每次吸气时先吸进了密闭空间内的空气,口罩变形(坍塌),直到它面积缩小到最小,外部新鲜空气才开始进入口罩,吸进人体,因此实际上每次的进氧量也会减少。
如果它们还过厚,或过于柔软,上述问题则会更加明显。
3、因为“1”的缘故,它们的实际使用寿命会比不可折叠的稍短。

【不可折叠的(“罩杯”式)口罩】:
优点:
1、因为已经定型,而比可折叠口罩多出近一倍的进气面积,而且吸气时不会有明显坍塌。
2、一般不会压到嘴唇(所以更卫生),也不易碰花妆容。
缺点:
因无法折叠(不能将它压扁)而不是很好保存、携带(我有时会用登山扣把它挂在裤子上)。

建议:
1、身强体健的年轻人喜欢哪种选哪种,实际区别不大。
2、老、弱、病、孕、幼,在非戴口罩不可时,最好还是选不能折叠的,会明显感觉没那么“闷”“憋”些;
3、前面说的“可折叠”实际是指常见的“左右对折”型的,但实际上还有一类“上下叠入”(“三板折叠式”)的可选,它们拥有前两种口罩的所有优点,避免了它们的所有缺点
但由于它们通常售价较高,所以更适合对于价格不敏感的人(前面的图中,张学友戴的就是这种“上下折叠”的)。


【呼气阀】(也称“冷流阀”;凡是有的,都简称“带阀”口罩):
“呼气阀”的长相和作用见上图。
优点:除了那里提到的减少湿、热聚集,其实对日常使用来说更重要的是——1、有效防减眼镜起雾;2、增加人体与外界氧气间的有效交换。
缺点:和其它与它一样而只是缺呼气阀的口罩比会贵近一倍
注意:
并非所有的“阀”都同样有效。呼气阀片是复式防尘口罩的关键配件,其设计与质量会显著影响口罩的水蒸汽方向、呼气阻力与气密性。

规律:
简单来说,口罩尾数为奇数的是耳挂式的,偶数为头戴式的;数字后还有字母的,有V的是有呼气阀的,没V的是没有的;有S的是小号,没S不是——但这个其实只建议你在记不住具体型号的具体特侦时判断,因为它虽然是“规律”,但3M还有很多型号不在这个规律之内:比如8511,就是个有呼气阀,头戴式的款……

【鼻垫】
口罩内侧如果增加了海绵条(鼻夹部位),可以在夹得更紧时保持舒适。

【寿命】
这类防尘霾口罩都是被完全污染后无法通过水洗继续使用的。
(洗完后也能用来防风、阻挡大沙尘,但不再具备细颗粒物的防护能力,且有二次污染的风险。且,你很难洗白它……)

其产品说明书上一般是说:

“可以使用到它破损、受血液或体液污染为止,或遵守当地的有关导则废弃。”“当口罩受损、固化,或呼吸困难,应立即更换”……

而“泡泡网”曾发过的文章《3M上海研发总部探访》中,3M专业技术人员介绍:“3M的颗粒物防护口罩都是按照每天在恶劣环境里8小时使用的一次性设计。对于日常应用暂时还没有严格的寿命规定。因此普通消费者可以根据大气污染的程度以及使用频率自行估算口罩的合理使用时间。在防护效果和购买成本之间取得一个平衡点。”

我的建议是:假设外出时共计佩戴两小时,当空气指数在300以下时最长连续戴两周,在300以上时最多连续戴一周,爆表的话不超过4天。口罩价高的,可视情况稍加延长。有间断的话,按实际佩戴的时间计算;此外一个已开始使用的口罩不建议在一个月后继续使用。

说明:
1、口罩能有效过滤尘霾是过滤层中有“充上永久静电的纤维”;
2、正常的呼吸凝结成的水汽不会时这种静电纤维失效;
3、而“水洗”会导致口罩失效,主要是因为“口罩的材料经过水洗后会在微观结构上发生变化,失去对颗粒物的阻拦和过滤效果。”
4、3M在为用户答疑时提到:“在正确使用前提下,防护口罩的过滤效果会随着使用时间增加而提高,因为口罩的滤料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吸附颗粒物,滤料的一些空隙会因颗粒物的加载而被填充,导致呼吸阻力提高。”
5、口罩是有“过滤容积”的,不可能无限加载颗粒物,所以出于有效、卫生和外观的考虑,除了参考前面提到的那个“佩戴时长”,我个人更建议参考这些更“直观”的判断标准:
A、口罩外已经黑到你自己就不想戴它了;
B、口罩内有异味了;
C、口罩有破损了(孔洞、撕裂、明显磨损;鼻夹、佩戴绳坏了);
D、口罩已经明显发软;
E、口罩呼吸阻力明显增大(但防微生物时通常不会发生)。

【独立封装】:
同一个型号的口罩因为各种奇怪的原因,在盒子里出现的都可能有单个独立封装、双个合并封装,还有几十个一个贴着一个装在同一个袋子里的。
东西都一样,但满足下列条件时,则封装得越独立越好:
1、如果你估计你买的这一盒估计得用几年;
2、如果你打算送人——不然你可能得自己买密封袋。

注意:
1、有的商家会标明盒子内口罩的封装情况,有的不会,或写上一些“新老包装随机发货”。你如果在意,在付款之前,一定要问到确定答案。
2、除了9332、9322以外,其它单个和双数封装的封装袋是粘胶自封袋,并非密封袋。

【正品口罩的气味】:
3M口罩确实有很多用户反馈有味道,但实际上是不同的批次情况不一样, 有些是几乎没有的。气味的来源,一是因为耳绳(头绳)是人工橡胶,二是口罩内鼻夹部位的海绵用了粘胶,有些甚至到你手上时还没干透(最惨的情况是会挤到你鼻子上……)。但只要是正品,这些气味就是应该无害的,而且应该很快消散。

【保质期】:
以前一般是三年,现在一般是五年(但如“9132”这类医用的专用防护口罩则仍是三年)。
但要注意,这个官方的有效期是指在未拆包装,并将其储存地点选在温度湿度都符合具体要求才可以的,你需要记住的是:
1、长期不用(比如三个月以上)的口罩连盒子装进个大塑料袋里封起来;
2、不要把它们放在一些比较奇怪的地方,比如厨房啦卫生间啦什么的~

强调一点:
“有效贴合” 是所有防尘霾口罩起效的前提。空气就像水流一样,哪里阻力小就先向哪里流动。不能在你脸上形成有有效密闭空间的口罩,即使是正品的爱马仕牌一折在卖也不要买。即使你已经买了,也建议把送给适合它的人,自己重选。

是否有效贴合,3M给出这样的官方建议:
“双手尽量遮盖口罩并进行正压及负压测试。
正压测试:双手遮着口罩,大力呼气。如空气从口罩边缘溢出,即佩戴不当,须再次调校头带及鼻梁金属条。
负压测试:双手遮着口罩,大力吸气。口罩中央会陷下,如有空气从口罩边缘进入,即佩戴不当,须再次调校头带及鼻梁金属条。”
——现在就拿起你手边的口罩,按照提示进行认真测试,不要犹豫,不要等待……

好吧……如果你记不住这些又不是在矿上工作,那就还是记住下面的话吧:

猛呼猛吸几次,同时用心感觉,看有没有哪在漏气……有,就调整到没漏为止。

而且:每次佩戴前,最好都测试一次。


三、具体型号的介绍
9001A(9001):KN90,耳挂式(“耳戴式”),白色,无呼气阀,可折叠
(9001和9001A严格来说是两个型号,但本质完全一样。9001应该是新版,一般是50个装在一个大塑料袋里,里面没有独立封装;9001A是盒装,每盒也是50个,每两个2个封装成一包)

9002A(9002):KN90,头戴式,白色,无呼气阀,可折叠
(9002A与9002都有50个的盒装,盒装的也是每两个2个封装成一包,但后者还有整包50个的包装——你说3M那帮人人到底在想什么呢……它们和9001们有一种被众多“口罩科普文”提及的说法是:9002们与9001们“滤料稍微有些不同,9001A没有静电滤棉。对呼吸性粉尘的过滤性没有9002A高”,但我目前找不到任何证据证明这不是在瞎扯淡——9002因为是头戴式,比9001密封的更死是必然的,但它们的滤料都是一样的)

9005:KN90,挂钩式(官方叫法是“颈戴式”),白色,无呼气阀,可折叠

它的实际防护能力与9001、9002们是完全一样的,唯一的区别是佩戴方式。前文说过,头戴麻烦,耳挂勒耳朵,而挂钩式的则兼有其优缺点。个人认为,这种佩戴方式,是那种需要佩戴时间较长而同时又可能中间多次取下口罩者的最佳选择;还有人表示:“对保持良好的发型是很好的选择”。

要注意的是:
1、挂钩与口罩的佩戴绳并未连死,粗心的人要注意不要弄丢了你的挂钩——你若手上只有一个这种型号,你丢了那它就整个废了;
2、挂钩上有两个档,可以根据自己的佩戴感受调松紧(这点还挺人性的,其它两种佩戴方式都不能做到);
3、“头围”过大的同志:你可以把它挂钩去掉,当成普通的耳挂式口罩用哟。

在9001、9002的基础上如果分别多加了且仅仅多加了一个左侧的单呼气阀,则是9001V、9002V(真人佩戴图见前面戴反口罩的那位小同志),它们一般是25个一整盒,每个独立封装(但盒装的9002V还有很多25个套在一个袋子里版本,而这种的9001V我则完全没见过)。这两个型号在部分的零售渠道(下面会讲到)里,也能买到“3只装”的,东西一样,就是单价肯定会高一些。

这四个型号,尤其挂耳朵的这两款是3M产品里最热门的——“热”到不但会率先缺货,而且还在部分劳保用品批发市场里,假货能占八成……以上的地步。

9001、9002们的“小号”,则分别是9003和9004。它们适合脸小特别小的同学和发育速度正常的青少年,但很少有地方能买到,尤其在线下市场里,我都还没见过。网上也只有少数大商城里有,但不是自营;3M官方店也曾经有,但断货已快3个月……

9005是一个矜持的型号:零售市场里并不很好找,能找到的都与呼气阀、小号无关,和“热门”不熟。

与前述口罩防护能力完全一致(KN90),但颜色变成蓝色的,是9031(耳挂)、9032(头戴)。
它们是我见过的唯一能部分药店还有货且价格与网上的正品没有实质差别的型号。
两者应该是近两年才出来的型号,都是5个一包,但每个不再单独封装。
我的个人手感是:其实它们比前面的几个型号都要稍微厚,一点点。
我的个人观感是:9031的包装袋上面的工人兄弟是3M所有用过的模特里最帅的,虽然我只能看到他的眼睛眉毛头发。他们和年轻时的梁朝伟实在很像。
大家在街上见过的天蓝色的纯色防尘口罩,应该全都是这两款。
(3M还有湖蓝色口罩,由于是医用防护口罩,不在此次介绍之列)

与前述口罩防护标准完全一致(KN90),但变成了灰黑色的,是9041(耳挂)、9042(头戴)。
它们在口罩内侧增加了海绵条(鼻夹部位),可以在夹得更紧时保持舒适。
更关键的是,它们“变黑”,是因为在普通的防尘霾口罩中加入了活性炭层,这样就拥有了对有机异味“减除”能力——比如减少装修味道(吸收多数的苯、少部分的甲醛等),吸掉烟“味”和汽车尾气“味”(普通N95口罩其实可以防住二手烟和尾气中的大部分有害非油性颗粒,但去不掉其中的有害气体“烟味”、“尾气味”)。
也因为多出了“活性炭”,所以还要注意:
1、它明显更厚了,呼吸阻力也会随之增加;天气一热,戴它就比较遭罪;
2、活性炭口罩”很难百分百解决“漏粉”问题。
所以:
这类口罩只推荐在类似上述“有味儿”特殊场景中用,但并不推荐在日常出行时佩戴。
它们都是25个一盒,单个封装。

以上,是3M常见的所有“KN90”标准的口罩。

比前述口罩防护能力高5%且常见的可折叠“N95”口罩只有一款:
9010
外观与戴法与9002最为类似:头戴式,白色,无呼气阀
50个一盒,单个封装

防护能力和前者相当且外观类似的“KN95”有两款:
9501(耳挂)和9502(头戴),也都是白色,无呼气阀,可折叠
50个一盒,双个封装;

——比较:9501、02比9010多出海绵条,会更舒服;三者防护能力基本相当,在某些渠道都可买到“5个装”。
——注意:可能用来应付传染疾病时,如果只在这种可折叠口罩中选,由于“KN”不是推荐标准,保险起见,应该选“N95”的9010(9132也是,属于专用的“医用防护口罩”,蓝绿色,贵一倍)。

上述所有口罩的共同特点都是:性价比相对较好、可折叠。

不可折叠“KN95”只有一款:
8205CN,白色,无呼气阀
有3只装和20个装。由于价格比可折叠的KN95贵近一倍(与N95带呼气阀的基本款相当),我个人并不推荐。

而下面介绍的,共同特点则是:不可折叠【“折叠”的优缺点见“口罩的折叠与不可折叠(罩杯式)”部分】,头戴式,有海绵条(鼻垫),白色,N95或以上标准,盒装且没有单个封装。它们将依据价格,从低至高,依次排列:
8210
这是在药店里最容易找到的一款“杯罩式”3M口罩,
分“8210”、"8210CN"和"8210Plus"三个版本,分别是新加坡产、国产、美国产,都是每盒20个。原版和"CN"版的虽然看起来比同标准下的9010厚实,但过滤能力应该完全一样,国产有防伪、简体中文,新产没防伪、繁体中文。“plus”版本有个比较可靠(虽然我没亲测)的说法是,比前者们过滤层更多,除了颗粒物防护,还可减除部分有机异味;罩体也更柔软,佩戴舒适。
这个型号的头绳比较奇怪,是很显眼的黄色,而且有点单薄且手感偏涩,有人反映说美产的8210老款头绳老断,但我国的情况似乎明显要好一些,虽然也确实有人说“头大的话有点紧”。网上到处传的“口罩戴法”里,一都说起戴口罩,第一条就是要将“头带每隔2-4厘米处拉松……”,其实原本只是指的这个型号。别的口罩可拉可不拉,这个型号则拉拉还是更健康,能长出来很多。而"8210Plus",则直接将原来的纯橡胶头绳改成了“松紧带”式的,将其一举解决了。
它叫人最不能忍一点都是:口罩上有近一半的面积印着大大的“WARNING”和它英文警告的详细内容(如果是“cn”的,则是在那块面积里印了大大“警告”和它中文警告的详细内容比如这个口罩戴错了可能会导致疾病或……死亡),毕竟戴着这个警告上街需要一定勇气,所以看起来它更适合走工业风格路线的行为艺术者
在3M的罩杯式口罩里它有两大优点:
1、最便宜(价格只比9010略高)。
2、假货少,还最不容易断货。别的都卖没了一个月了,它可能都还卖不出去。
一盒二十个,外国产的版本无防伪标签

8210V
与8210相比算是全面升级:

1、多了呼气阀;
2、口罩上的字,则因为呼气阀占据了口罩上最核心显眼的位置,而大幅减少了占地面积,并有效的将“死亡”这样的字眼控制在一般人看不到的位置;
3、头绳回归到那种不是非得戴前拉伸的正常状态……
这个其实是我个人最推荐的一款3M口罩,具备带呼气阀的罩杯型口罩的常见优点
额外的优点是:1、在这类口罩里它最便宜;2、“看起来就专业”,但又不吓人
缺点是:1、容易断货;2、还是不够便宜
一盒十个,无防伪标签

8511:
和8210V标准一样(这个型号本是“焊接用颗粒物防护口罩”,但个人感觉是最适合生活用的设计款式)
优势:
1、口罩上的字超级少,只有呼气阀上有品牌和执行标准(橙色),完全没有死或病之类字;
2、特制外层,可阻燃;内衬较厚,非常柔软;有非常宽的口罩边沿,最大程度减少对脸部的压迫感,并减少在脸上留印痕的可能;
3、与前述口罩全不相同的“M”型鼻夹,能最大程度减少金属鼻夹对鼻部的压痛感;用的和8210Plus一样的“松紧带”(编织头带),舒服耐用
一盒十个,无防伪标签。

戴上后如图:


8822:
FFP2级,带呼气阀,罩杯式;一盒十个,无防伪标签
这个款可能货源相对充足,在3M官方店上有时位置显眼,但我个人不是特别推荐——和9322一个级别,价格也相当,却不可折叠。
产品图见前面讲解“呼气阀”的部分。

上述所有的罩杯式的防护口罩,都可以参考下图中官方给出的佩戴图例和说明:


-----------罩杯型口罩介绍结束--------------

9322及9332:
相同点:
每一个都是独立的、密封的透明塑料包装;10个一盒。
都是属于上下可折入式的口罩,方便携带
区别:
1、前者FFP2级(油性及非油性颗粒物至少94%的过滤率)后者FFP3级(将过滤能力提高至至少99%,是欧标此类口罩标准中的最高级别。可用于高毒和有放射性颗粒物污染环境,即使遭遇突发事件的如生化攻击或工厂事故,核污染事故也可应付)
2、前者头绳是蓝色的后者是红色的
3、前者的价格只有后者的一半左右,但通常还是比普通的罩杯型口罩高
它们戴好了都是这样的:

9322是骑行爱好者可以优先考虑的一款口罩。


可供以上所有可防尘霾的一次性口罩共用的“注意事项”
【鼻夹·再强调】
●口罩已经戴上之后,一定要同时用两只手的同一根手指从鼻夹的中间同时向其尾翼按压,以使鼻夹的与脸、鼻部的弧度完全贴合(街上很多人戴得都是不规范的,这样会损失一大半的防护效果)
●将手指垫在鼻夹内侧(鼻垫位置)后再折叠可延长其有效寿命,但还是注意不要幅度过大、过频繁,以免金属疲劳和不平顺导致的不贴和。

【开始使用后的保存】
●这类口罩肯定不能“用开水消毒”,也不能用微波炉——鼻夹是金属的,而且是粘在口罩上的,经过微波炉后基本就不能再用了。
●不使用时,应在无污染环境储存口罩。如果需要放进袋子一类的密闭或接近密闭的容器,只要带过的口罩,都要等完全干了,再放进去;部分口罩戴了超过半个小时,里侧可能会结很多水珠,要“甩”掉它们并使其阴干后,再放进去。实际上,保存已启用口罩的最佳容器是纸袋。
●一般不要去碰口罩里侧,尤其是先碰过口罩外侧之后,因为外侧是受污染的。
●内侧没被污染且能阴干保存时可以不用消毒;如果还是想“得消毒”,那紫外线是最好的办法。

【其它】
1、胡子长在口罩和脸接触部位的(嘴上的小胡须则没关系),如果空气实在太糟,建议考虑胡子刮掉后再戴口罩,否则会导致口罩漏气,影响过滤效果。
2、已经开始被污染的口罩,戴上或取下后,都最好洗下手。尤其是N95及以上级别口罩——你戴的时候,手是必然接触到口罩外侧的。
3、不要共用口罩。
4、尤其要注意的是,医用无纺布口罩和活性炭口罩不能前后戴反——在外侧已被污染的情况下,最严重的情况下会迅速致病。
5、不要把头戴式口罩当成耳挂式用。
6、不能靠只有“N”、“KN”的口罩来对付装修时产生的刺鼻气味。比如单纯的“N95”口罩几乎不能过滤油漆味,因为油漆挥发会产生有机气体。这时最好选择有活性炭层的颗粒物防护口罩如“KN90”的9042(含活性炭)。
7、空气质量指数在150以下,健康人群出门不建议戴口罩。指数在50以下时(在北京这种情况就真不多),建议使劲儿给家里通风。
8、戴口罩出门时,在进行强度明显超过快走的运动时必须慎重。运动量越大,口罩对呼吸的阻力效应就会变得更加明显。所以空气太差时,要么尽量减少或者避免运动,要么改在室内运动。如果确实需要户外运动,则尽可能选择罩杯型、有阀的口罩(对价格不敏感则选9322这类,或其它可靠品牌的运动型口罩)。
9、在我发布在@防霾口罩科普测评 的新浪微博中,还有对媒体关于口罩典型错误认识的纠正,以及类似“DIY空气净化器”的视频新闻、关于“活性炭不能过滤雾霾的物理层面的原因”、关于“口罩与氧气”以及“婴幼儿(0-3岁)与口罩”等问题的论述与摘录数据。有需要的同学可以前去围观、指正。我也会在那里公开答疑。

【3M的假货】
1、由于2013年底的全国性雾霾,全国的3M牌口罩的多个畅销款已经断货近两个月,目前(2014年二月)北京的小商店、批发商所出售的这类产品中超过九成是假货。在厂家的正品供货正常时,批发市场里的3M部分全真,部分全假,部分真假都卖的——但你不问,他们很可能不会主动告诉你真假。
2、可以通过产品外包装上的特殊防伪标签来鉴定产品的真伪。3M在口罩的封口处都会使用它们的激光防伪标签,在不同的角度下标签的颜色会发生明显变化(按包装上的说明即可辨认)。而且这种标签是一次性的,无法利用吹风机等设备无损移除;国内也尚无假货厂家有能力仿造。
3、3M的官方零售渠道所销售的口罩,没有另外标明的,都是大陆产的;但有些电商,尤其是国际性的电商平台上,它们自营的很多都是各国产的(针对中国生产的型号除外)。需要注意的是:凡是产地为别国的3M,都是没有防伪标签的。
4、有些高端型号,如9332,都是3M的正品,精致程度不一样,价格也相差较大,原因:
(1)英国产、新加坡等地生产的和大陆产的差别;
(2)国产中,不同代工厂的、批次的差别。
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只要是正品,“滤料”的执行制造标准是肯定一样的,差别只在细节。
5、由于防伪标识都在盒子或包装袋上,所以凡是商家自己拆分出来的、单个销售的口罩都不可能有独立的防伪标识。

这类口罩你只能靠其自身特侦分析,比如
(1)薄厚不均,或明显太薄。最次的甚至和医用无纺布口罩一样薄。
(2)你原来戴着感觉正常的型号,戴上后发现呼吸不顺。
(3)闻的时候感觉味道刺鼻
(4)正品口罩的文字用指头摩擦不会“糊”掉,而部分假货用手指擦它后文字变模糊,手指上有墨迹。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在一些大电商平台上的“入驻商家”的产品,虽然它们中其实也有很多并不卖假货,但毕竟还有很多卖,且会真假混着卖。一位叫“sealone”的网友在某商家处够买“9010”后留下的评价原文:
“1、产品边缘剪裁不齐,一边留白过多,另一边双线压和,裁掉了一边
与3M官网正品相比:
2、口罩材料的细孔压印不清晰,感觉主题材质与正品不一致。
3、口罩警告字体颜色与字体与官网正品不符
4、口罩中线压印与边缘不一致,官网发的货的压印是一样的”

——如果你不想把精力花在“鉴别真假”上,可以优先考虑:
1、在只可能出售正品的渠道(如其官方店、电商自营)购买;
2、购买不是3M的其它靠谱品牌。

当你已经戴上口罩却还是没有其它办法能确定真伪,那下面这两条一定可以帮你:
1、如果空气是脏的(AQI超过200),而口罩戴了超过4个小时外侧还没明显见脏,只要你确认这并非自己“没戴好”导致,要么口罩一定是假的。
2、如果口罩不但外面脏,里面也脏了,那肯定也是假的。“有效”的口罩的内侧,在完全失效之前,最差也应该还能保持下图中口罩内侧的模样。


【购买渠道】
大的网络商城(综合性的、医疗保健品类的)“自营”的商品:
优点:可选型号多、收货速度快(大城市可能上午下单下午到)、偶尔有很低的活动价 、容易满足包邮条件
缺点:价格不稳定;一般一次要买一整盒

厂家的官方旗舰店(3M为例):
优点:价格较低且货源相对稳定
缺点:发货效率较低,且只从上海发货,远一点的同学要等比较久

美妆用品、药店、零售店:
优点:路过时可以随手就买;部分可以买到单个或“三个装”、“五个装”
缺点:售价比其它渠道都高

劳保用品市场:
优点:价格不高,能买到劳动防护领域用的防尘口罩;多数国产品牌也只能在这买
缺点:一般需要整盒买;国际品牌要格外警惕假货


最后的话:
这篇文章本来早就想写,也早就该写完,却曾因为它肯定会伤及自身而犹豫,然后又叠加上我死性难改的拖延……

直到二月底。北京持续一周的雾霾天中的一个上午,我从外面回来,刚进小区门口便看见一个怀胎可能已有七八个月的的孕妇,穿“辐射防护”服,戴着严严实实的蓝色防尘口罩,扶着一个步履蹒跚的老妇人,从小区里的幼儿园迎面走来。

我脑子里一片混乱。

我是从来不会去和别人主动聊口罩的事的。毕竟自己觉得再正确的事,去追着别人说的时候,也会显得动机可疑,面目可憎。

——但我那时真的很想冲过去,拉住她们大喊:现在这么严重的雾霾,您是孕妇,您不应该出门,您不应该戴口罩……

可我最后却什么都没做,我只是站在原地——我那时想的只是让她别戴口罩,我拿出带在身上的说明书想去追上她,但发现说明书根本就不可能提孕妇——一个美国厂商,在为矿工们设计防尘口罩时,怎么可能想到哪个国家的孕妇会戴着这种必然增加呼吸阻力同时减少进氧量的工具出门——然后我又想到,有些人,是哪怕空气里已经全是毒气,只要不会马上致死,也会不得不出门做事、谋生。

我只能站在那里,为自己的无能生气,生那些因为贪婪和渎职制造着民族悲剧的混蛋们的气。

以前,我在看新闻时偶尔也会伤感,觉得生活在中国,就必须自己成为衣食住行的全领域专家,懂得鉴别所有,防范一切,才能让自己和家人健康的活下去。

现在,这种伤感有了接近绝望的味道——你即使成了专家,也未必能时刻保护所有你所关心的人。

空气脏了,你还能躲向哪里?
posted @ 2015-03-30 20:11 杰哥 阅读(408) | 评论 (0) | 编辑 收藏
 
[zz]12306 售票网站新版验证码识别对抗

前文

  • 12306官网推新型“图片验证码”抢票软件或集体失效
  • 12306官网推出新验证码登录 抢票工具都跪了
  • 12306验证码改版 目前所有抢票工具失效

近段时间 12306 订票网站验证码升级为用户识别图像内容,然后选取符合条件的图片为验证码,比如这样:

http://ww1.sinaimg.cn/large/c334041bgw1eq8ijbaf75j209806xaaj.jpg

不少媒体新闻大呼抢票工具集体失效、12306终极验证码等新闻,这种验证码的推出有好同样也有坏处:机器识别困难,同样人眼识别也轻松不到哪里去。

用这种方式作为验证码最大的担忧就是怕脚本或人工对其图片进行爬虫遍历,然后将所有的图片保存后与关键字进行对比并关联入库,当然前提是这些图片都是静态的。

12306 验证码究竟是静态还是动态,昨晚对这个疑问进行了实践:http://linux.im/2015/03/17/12306-captcha-md5-go.html ,简单的说测试后发现这整张图片是在服务器后端动态生成的,所以不难理解为什么生成验证码页面时会比较慢。

同样上午我们又进行了第二个实践,将整张验证码中的八张图像拆分为8张小图然后进行感知hash处理,获得样本总数72225张,不重复的图库为15478张,重复最高为869次,绘制成图如下:

http://ww1.sinaimg.cn/large/c334041bgw1eq8v4upbm6j217o0l0q5m.jpg

既然不是静态的图像(对比过近10w条图像hash),那我们就不浪费功夫爬取静态图片进行数据关联入库了,但我们仍然需要“破”掉这个验证码,没有什么理由。

最后,下文出现的所有的片段代码将会开源,无需担心。

关键字识别

验证码流程:

  • 验证码提问
  • 选择答案(多选)

例如上面的验证码图,他是一整张图片,识别其关键字首先要对关键字区域进行图像截取,随后识别成文字。

这里使用 Python 的 PIL 图像处理库来进行区域的选择:

def imgCut():
    pic_file = downloadImg()
    pic_path = "./12306_pic/%s.jpg" % pic_file
    pic_text_path = './12306_pic/%s_text.jpg' % pic_file
    pic_obj = Image.open(pic_path)
    box = (120,0,290,25)
    region = pic_obj.crop(box)
    region.save(pic_text_path)
    print '[*] Picture Text Picture: {}'.format(pic_text_path)
    return pic_path, pic_text_path

imgGut函数首先会下载这张验证码大图(其中包括提示字、关键字、8张图片等),然后保存至 ./12306_pic/ 目录进行存储,随后使用 PIL 库对图像的 (120,0,290,25) 区域切割,也就是获取关键字图像区域。

http://ww3.sinaimg.cn/large/c334041bgw1eq8uap1ub5j20hp0cjq43.jpg

现在我们已经能够将验证码下载并切割出想要的关键字区域了,下面我们要识别关键字,然后转换为文本文字。

使用一些开源的光学字符识别模块应该就能进行识别,但这不方便使用者运行,所以我选择了一款在线网站OCR识别,他能够对你上传的图像(我们刚刚切割好的图像)进行文字识别转换,当然准确率并没有那么高,一定得记住这一点!

这里贴出部分代码,功能实现(传入图像返回关键字的文本内容):

upload_pic_url = "http://cn.docs88.com/pdftowordupload2.php"
filename_tmp = filename.split('/')[-1]
pic_text_content = open(filename).read()
para = {'Filename': filename_tmp,
       'sourcename': filename_tmp,
       'sourcelanguage': 'cn',
       'desttype': 'txt',
       'Upload': 'Submit Query',}
upload_pic = requests.post(upload_pic_url, data=para, files={"Filedata" : open(filename, 'rb')})
text_result_url = 'http://cn.docs88.com/' + upload_pic.content[3:]
text_result = requests.get(text_result_url)
return text_result.content

我们运行试试效果:

[+] Download Picture: https://kyfw.12306.cn/otn/passcode...
[*] Picture Text Picture: ./12306_pic/1426580454_text.jpg
[*] Text: 衬 衫

[+] Download Picture: https://kyfw.12306.cn/otn/passcod...
[*] Picture Text Picture: ./12306_pic/1426580454_text.jpg
[*] Text: )帽子

[+] Download Picture: https://kyfw.12306.cn/otn/passcod...
[*] Picture Text Picture: ./12306_pic/1426580454_text.jpg
[*] Text: 春联

效果还不错,足够我们测试使用,还记得他的准确率吗?

巧妙的图像识别

之前关于图像识别我在 Buzz 发表过相关文章:使用CloudSight API进行图像识别的Python脚本,这次我们不使用这个脚本,原因是虽然识别准确度较高但速度略慢,所以我并不是很钟爱这一套,恰巧知乎上有位朋友写了一篇利用百度识图来进行图像识别的文章及代码,Google识图当然也不错,但刚好在这我们会用到,所以不必纠结。

  1. 分割验证码图像
  2. 丢进百度识图API函数
  3. 返回百度识图结果

横向两行,每行四个,然后对其进行图像识别并返回:

dict_list = {}
count = 0
for y in range(2):
    for x in range(4):
        count += 1
        im2 = get_sub_img(pic_path, x, y)
        result = baidu_stu_lookup(im2)
        dict_list[count] = result
        print (y,x), result

其中函数因文章长度原因暂不在这贴出,识别效果如下:

(0, 0) 冰雕|建筑夜景
(0, 1) 炸暑条|快餐
(0, 2) 灯塔|高塔
(0, 3) 汉堡|麦当劳薯条|开店
(1, 0) 运动外套|防护服|运动服
(1, 1) 银灰色|手机|移动版
(1, 2) 标书制作|规划
(1, 3) 手机

好,现在我们能够识别出关键字,也能识别出验证码8个图像了,我们还需要机器帮助我们确认,究竟选择哪几个图。

可能是它

前面两次提到使用的 OCR 在线识别准确度并没有那么高,所以为了方便程序能够聪明的帮我们思考这道选择题,我们进行结果伪分词对比。

首先将关键字进行拆分,然后循环对比结果,这样就能将未准确识别的文字忽略并识别相应识图结果,这里我将8个图像结果按照1-8区分,第一行从左到右(1-4),第二行(5-8):

if captcha_text.strip() > 2:
    print '\n[*] Maybe the result of the:'
    maybe_result = []
    for v in dict_list:
        for c in range(len(unicode(captcha_text.strip(), 'utf8'))):
            text = unicode(captcha_text, 'utf8')[c]
            if text in dict_list[v]:
                _str_res = '%s --- %s' % (v, dict_list[v])
                maybe_result.append(_str_res)
    for r in list(set(maybe_result)):
        print r
else:
    print '[-] False'

好了,这样一来就算识别率没有那么高我们也能尽可能的将答案寻找出来了,看下效果:

http://ww1.sinaimg.cn/large/c334041bgw1eq8ux0jpkoj20yz0qrn3f.jpg

http://ww1.sinaimg.cn/large/c334041bgw1eq8uxfmz78j20p90igdj7.jpg

未结束

结束了吗? 其实没有。

我们使用脚本进行了大量的测试,成功率可喜的足够令一些邪恶的人做些事儿了,但验证码对抗一直在进行,当然也越来越有趣:)

文中完整代码链接:https://gist.github.com/Evi1m0/fbbdb1ba7c66cc4e1bb2

posted @ 2015-03-21 16:31 杰哥 阅读(406) | 评论 (0) | 编辑 收藏
 
[zz]奇异值分解(SVD) --- 线性变换几何意义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96950&do=blog&quickforward=1&id=699380

PS:一直以来对SVD分解似懂非懂,此文为译文,原文以细致的分析+大量的可视化图形演示了SVD的几何意义。能在有限的篇幅把这个问题讲解的如此清晰,实属不易。原文举了一个简单的图像处理问题,简单形象,真心希望路过的各路朋友能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下自己对SVD实际意义的理解,比如 个性化推荐中应用了SVD,文本以及Web挖掘的时候也经常会用到SVD。

原文:We recommend a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

简介

SVD实际上是数学专业内容,但它现在已经渗入到不同的领域中。SVD的过程不是很好理解,因为它不够直观,但它对矩阵分解的效果却非常好。比如,Netflix(一个提供在线电影租赁的公司)曾经就悬赏100万美金,如果谁能提高它的电影推荐系统评分预测准确率提高10%的话。令人惊讶的是,这个目标充满了挑战,来自世界各地的团队运用了各种不同的技术。最终的获胜队伍"BellKor's Pragmatic Chaos"采用的核心算法就是基于SVD。

SVD提供了一种非常便捷的矩阵分解方式,能够发现数据中十分有意思的潜在模式。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提供对SVD几何上的理解和一些简单的应用实例。

线性变换的几何意义(The geometry of linear transformations)

让我们来看一些简单的线性变换例子,以 2 X 2 的线性变换矩阵为例,首先来看一个较为特殊的,对角矩阵:

从几何上讲,M 是将二维平面上的点(x,y)经过线性变换到另外一个点的变换矩阵,如下图所示

变换的效果如下图所示,变换后的平面仅仅是沿 X 水平方面进行了拉伸3倍,垂直方向是并没有发生变化。

现在看下矩阵

这个矩阵产生的变换效果如下图所示

   这种变换效果看起来非常的奇怪,在实际环境下很难描述出来变换的规律 ( 这里应该是指无法清晰辨识出旋转的角度,拉伸的倍数之类的信息)。还是基于上面的对称矩阵,假设我们把左边的平面旋转45度角,然后再进行矩阵 M 的线性变换,效果如下图所示:


看起来是不是有点熟悉? 对的,经过 M 线性变换后,跟前面的对角矩阵的功能是相同的,都是将网格沿着一个方向拉伸了3倍。

这里的 M 是一个特例,因为它是对称的。非特殊的就是我们在实际应用中经常遇见一些 非对称的,非方阵的矩阵。如上图所示,如果我们有一个 2 X 2 的对称矩阵 M 的话,我们先将网格平面旋转一定的角度,M 的变换效果就是在两个维度上进行拉伸变换了。

用更加数学的方式进行表示的话,给定一个对称矩阵 M ,我们可以找到一些相互正交 Vi ,满足 MVi 就是沿着 Vi 方向的拉伸变换,公式如下:

Mvi = λivi

这里的 λi 是拉伸尺度(scalar)。从几何上看,M 对向量 Vi 进行了拉伸,映射变换。Vi 称作矩阵 M 的特征向量(eigenvector), λi 称作为矩阵 M 特征值(eigenvalue)。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定理,对称矩阵 M 的特征向量是相互正交的。

如果我们用这些特征向量对网格平面进行线性变换的话,再通过 M 矩阵对网格平面进行线性换的效果跟对 M 矩阵的特征向量进行线性变换的效果是一样的。

对于更为普通的矩阵而言,我们该怎么做才能让一个原来就是相互垂直的网格平面(orthogonal grid), 线性变换成另外一个网格平面同样垂直呢?PS:这里的垂直如图所示,就是两根交错的线条是垂直的。

经过上述矩阵变换以后的效果如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并没有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我们把网格平面旋转 30 度角的话,然后再进行同样的线性变换以后的效果,如下图所示

让我们来看下网格平面旋转60度角的时候的效果。

嗯嗯,这个看起来挺不错的样子。如果在精确一点的话,应该把网格平面旋转 58.28 度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posted @ 2015-03-04 09:52 杰哥 阅读(451) | 评论 (0) | 编辑 收藏
 
[zz]奇异值分解(SVD) --- 线性变换几何意义(英文版)
     摘要: http://www.ams.org/samplings/feature-column/fcarc-svd We Recommend a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In this article, we will offer a geometric explanation of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s and look at so...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5-03-04 09:50 杰哥 阅读(479) | 评论 (0) | 编辑 收藏
 
什么是超图(Hypergraph)?
http://blog.csdn.net/raodotcong/article/details/6429991

最近看了篇Paper,里面出现了一个超图(Hypergraph)的概念,论文里的解释不是很清楚,所以不是很懂,这里研究下子。

      超图(Hypergraph)是什么

      简单的来说,对于我们熟悉的图而言,它的一个边(edge)只能和两个顶点连接;而对于超图来讲,人们定义它的边(这里叫超边,hyperedge)可以和任意个数的顶点连接。一个图和超图的示意图如下所示:


      而对于超图的一个严格的数学定义,维基百科上是这样写的:

      In mathematics, a hypergraph is a generalization of a graph, where an edge can connect any number of vertices. Formally, a hypergraph H is a pair H = (X,E) where X is a set of elements, called nodes or vertices, and E is a set of non-empty subsets of X called hyperedges or links.

      k-均匀超图(k-uniform hypergraph)

      对于超图而言,还有一个k-均匀超图的概念(k-uniform hypergraph)。它指超图的每个边连接的顶点个数都是相同的,即为个数k。所以2-均匀超图就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图,3-均匀超图就是一个三元组的集合,以此类推。

      While graph edges are pairs of nodes, hyperedges are arbitrary sets of nodes, and can therefore contain an arbitrary number of nodes. However, it is often useful to study hypergraphs where all hyperedges have the same cardinality: a k-uniform hypergraph is a hypergraph such that all its hyperedges have size k. (In other words, it is a collection of sets of size k.) So a 2-uniform hypergraph is a graph, a 3-uniform hypergraph is a collection of triples, and so on.

posted @ 2015-02-06 11:07 杰哥 阅读(1594) | 评论 (0) | 编辑 收藏
 
仅列出标题
共39页: First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L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