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 96  文章 - 255  trackbacks - 0
<2010年6月>
3031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123
45678910

E-mail:zbln426@163.com QQ:85132383 长期寻找对战略游戏感兴趣的合作伙伴。

常用链接

留言簿(21)

随笔分类

随笔档案

SDL相关网站

我的个人网页

我的小游戏

资源下载

搜索

  •  

积分与排名

  • 积分 - 484569
  • 排名 - 37

最新评论

阅读排行榜

评论排行榜

当激活监听的TCPListenSock等待远程client的connect()握手请求的时候,是调用了accept()并且产生阻塞(默认情况下),如果accept()成功返回意味着conect()握手请求请求成功,这时候就通过accept()产生了一个新的sockFD用于TCP通讯。我们把这个新的sockFD构建为TCPServerSock类:
class TCPServerSock: public BaseSock{
private:
    sockaddr_in clientSockAddr;
protected:
    
char* preBuffer;
    
int preBufferSize;
    mutable 
int preReceivedLength;
public:
    
explicit TCPServerSock(
        
const TCPListenSock& listen_sock,
        
int pre_buffer_size = 32);
    
virtual ~TCPServerSock();
    
int TCPReceive() const;
    
int TCPSend(const char* send_data,
            
const int& data_length) const;
};
这里,我们为TCPServerSock预留一个缓存,这个缓存并不是必须的,但是设置这样一个缓存至少有两个好处:
1、可以在使用时不必专门为recv()建立缓存;
2、类方法TCPReceive()和TCPSend()可以共享这个缓存,在处理很多问题时候很方便,比如echo,就不需要先把recv()的缓存读出来再由send()来发送。
将缓存已用长度preReceiveLength加上关键字mutable表示我们不关心这个长度会被更改,我们只在乎有一个缓存可以用,但是实际用了多少不重要,这样我们就可以为接受和发送的类方法加上const。
我们回到TCPServerSock的建立,TCPServerSock通过TCPListenSock accept()一个远程的client connect()握手请求而建立,所以,TCPServerSock的构造在默认情况下是阻塞的。
TCPServerSock::TCPServerSock(
                
const TCPListenSock& listen_sock,
                
int pre_buffer_size):
preBufferSize(pre_buffer_size),
preReceivedLength(
0)
{
    preBuffer 
= new char[preBufferSize];

    socklen_t
 clientSockAddrLen = sizeof(clientSockAddr);
    sockFD 
= accept(    listen_sock.showSockFD(),
                        (sockaddr
*)&clientSockAddr,
                        
&clientSockAddrLen);
    
if (sockFD < 0) {
        sockClass::error_info(
"accept() failed.");
    }
    std::cout    
<< "Client (IP: "
                
<< inet_ntoa(clientSockAddr.sin_addr)
                
<< ") conneted." << std::endl;
}

TCPServerSock::
~TCPServerSock()
{
    delete [] preBuffer;
    close(sockFD);
}
这里需要注意一个Linux和Windows下的不同:
对于sockaddr_in(也包括sockaddr)的大小,被accept()指定的时候,Linux中用的是socklen_t,其实这就是size_t,也就是unsigned int。而WinSock中却用的是int。因为在编译中不会自动转换,所以会提示错误。
再次强调,TCPServerSock的sockFD是通过accept()建立的而不是socket(),这也是唯一一个不用socket()建立的sockFD(包括UDP的)。在client发出的connect()握手请求的数据报中,同时包含着client端的地址信息(IP地址和端口)和server端的地址信息(IP地址和端口),正是这个握手请求数据报中的两边的地址信息通过accept()被传递到TCPServerSock的sockFD中。请注意,server端的信息并非由TCPListenSock提供,因为TCPListenSock中listenSockAddr的IP地址为空(INADDR_ANY == 0),而TCPServerSock中server端的SockAddr却是具体的,由客户端的握手协议传来的(但是没有具体的体现出来)。只有具体的地址(IP地址和端口)才能提供IP数据包的目的地方向。而端口号,则因为client事先知道监听端口号,从而在握手请求中包含,最终传递给TCPListenSock中server端的SockAddr,虽然这个过程决定了这个端口号等于监听端口号,但是需要明白的是,这个端口号来自握手请求的数据报而不是TCPListenSock的listenSockAddr。
新的sockFD具有来向(本机)和去向(远程)的信息,所以可以收发数据。TCPServerSock的sockFD一旦建立,马上向远程返回一个数据报,这个数据报有两层意义:
1、表示server已经接收了client的握手请求;
2、对client发出与server这个新sockFD握手的请求。
这就是所谓第二次握手,并且也是以数据报的形式传送的。我们说过,TCP协议的目标是建立“可靠”的数据流形式的通讯,在这个数据流的通道建立起来以前,只能采用数据报的形式传送数据。
posted on 2010-06-06 23:46 lf426 阅读(1654) 评论(0)  编辑 收藏 引用 所属分类: SDL入门教程Linux与C++socket 编程入门教程

只有注册用户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网站导航: 博客园   IT新闻   BlogJava   知识库   博问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