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15  评论-5  文章-1  trackbacks-0
 

Google这个成立至今顺风顺水的技术天才,正在面临Facebook这个“心理学者”通过新一代“碳基互联网”带来的严重威胁。

8月4日,又是一个星期三,位于美国加州的山景城看着与以往没什么不同,阳光明媚,只是27度的高温稍嫌燥热。可是对全球的程序员与极客来说,高温又算什么呢?这里有全球分布最密集的WiFi,全球最快的1G入户带宽,家家户户都用上了数字化电表,每栋房子都能在网上看到分辨率极高的3D全景。这个已经几乎被完全数据化的小城,是近乎神迹般的存在。

商业价值:Google过时了吗?

山景城的每个角落都散发着互联网的味道,而这个小城的10年巨变,一切都因为那个仿佛具有魔法的公司,以“∞”(1的后面加100个零)为名的Google。人们相信它无所不能。

但就在这一天,神迹的创造者却以一种果断的方式宣告了自己的失败:放弃Google Wave这一曾被称为“互动领域里程碑”的信息及社交网络服务。

Google理想国

两个理科生,拿着100年前就已普及的图书馆目录索引,撬开新世界的大门,创造出一个千亿美元的公司与数不尽的财富。他们的秘密武器,是寻找数据的方法。

在Google创始人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眼中,整个世界都可以被数据化,而在海量的数据中如何精确找到需要的东西,就成为了让世界完美运转的关键。

这是一种典型的工具思维,像机器一样精确有效,同时冷酷无情。《连线》杂志将这个过程用图像完美地呈现出来。在《Google怎么用算法成为网络的规则定义者》一文中,一只布满电线与网线的机械手臂,在密密麻麻堆积的毛发中,揪出细密的一根。

在电路板、网线、芯片、磁盘所构成的硅基互联网中,Google的成功有着逻辑上的严谨性。当每个人都被赋予了越来越强的产生信息的能力,在信息爆炸的背景下,需要有超强的工具来同时给予他们寻找信息的能力。首先Google帮助所有人创造信息,然后帮助他们呈现信息,之后在开放的状态下扫描整个互联网,最后搜索。

擅长创造“生产力工具”的Google,已经将硅基的因子融入了自己的血液,并在扩张中不断地强化。Google将自己的总部大楼分别命名为无理数“e”、圆周率“π”和黄金比例“phi”,毫不掩饰对数学法则的崇拜;Google的招聘经常会用一系列刁钻古怪的方式完成,只有了解数学、程序的聪明人才能走到最后;Google对学历与毕业学校非常看重,几乎将“寻找伙伴”变成了“寻找同类人”;Google甚至将自己手机操作系统Android的Logo,设计成一个绿色的机器人形象。

对数学、技术与创造力近乎偏执的追求,让Google成为了一个无与伦比的技术公司,也让它在用算法定义互联网的过程中战无不胜。

但是,再完美的程序也会出现Bug。没有经历过大挫折的Google,遇到了一个到今天也没能跨越,反而越来越严重的故障——这个机器人在互联网的头十年战无不胜,却一头栽进了社交的漩涡,无法跨越。

创新的失败或许真是一种常态,但Google以巨大的能量却屡次在社交领域碰壁,却实在可疑。Google Wave被放弃之前,Google已经失败的与社交有关的业务实在不少,包括Dodgeball社交网络服务、Jaiku微博服务,以及模仿“第二人生”却运营4个月就停止的3D虚拟世界服务Google Lively。

在Google一贯成功的法则中,互联网里人的群体性表现,成为了一种被称为“流量”的强法则。比如在搜索中,人被格式化为不同的需求,流向不同的信息,有百分之几会对汽车感兴趣,另外百分之几则热衷体育。

这种试图通过工具、数学建模与算法不断挖掘出互联网本质的做法,使得Google在以Web 2.0为潮流的信息爆炸中,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但是建立在其冷静与理性之上的价值观,却让Google越来越难以从每个普通人的个体情感与兴趣为出发点思考问题。

于是,当以人为需求出发点的社交网络开始成为互联网最大增长点,当Facebook逐渐崛起甚至对Google造成威胁时,Google难以从自身基因出发消灭这个敌人。人与信息的互动中,Google以不断的工具加以辅助、分析、强化。以至于当社交降临时,它也认为,只要能够帮助每个人将信息清晰地汇聚一处,就能抓住人与人网络交往的核心。所以,当经历完8个月内测,2009年Google在I/O大会上发布Google Wave时,谢尔盖·布林毫不犹豫地将它称为革命性的“互动里程碑”。

而今天,当Google Wave结束其短暂的生命时,Google两位创始人都不在场,只有CEO施密特淡淡地为它作了非常官方的结束语:“我们可以把经验应用到别的地方去。”就如同英国《金融时报》所说,Google关于社交的“内部创新”,在Google Wave中止时,已经宣告失败。

Facebook的碳基网络

如果说在互联网的头10年,所有人都聚焦于如何生产与搜索信息,那么当信息已经非常旺盛之后,则到了喜欢生产信息给谁与搜索谁的信息阶段——这是每个个体而非群体的需求。Google建立数学家与程序员理想国度的那套规则,正在被5亿用户的Facebook,以及世界各地方兴未艾的社交网络所赶超。

在所有有据可查的资料中,没有一项表明Facebook CEO马克·扎克伯格对数学感兴趣。如果他从哈佛大学顺利毕业,去Google面试,结果多半是不被录取。

这个纽约心理医生的儿子,虽然对计算机编程也极有兴趣,但他在哈佛依然选择了心理学作为主修科目。这样的经历使得他获取了Google基因中不具有的一项特质:在了解人群体性的同时,也深谙人的个性。

这正是Facebook立足的起点。马克搜集到了所有哈佛大学学生的照片和资料,他知道对网站有兴趣的人,首先一定是那些来找漂亮女孩儿的。这不是通过流量分析之后产生的一个结果,而是对人心理了解之后的预判。

Facebook在程序员与心理学家的交集中不断演进,它让人们毫无意义地互相“捅”,以展示炫耀为目的而上传的相片。在最近更新的“Facebook问答”中,甚至用户可以直接找一个来自意大利威尼斯的人,告诉他自己在水城的所见所感。

在不断用“生产力工具”提高人们效率的Google眼中,“捅”这种功能是难以想象的:一个用户对另外一个用户作出了毫无意识的举动,另一个用户又花功夫去查看是谁对他做了这一举动,没有清晰的目的,降低获取信息的效率。

同样的例子发生在为用户上传相片所做的应用上。Google著名的相册软件与网络相册Picasa,可以自动扫描用户电脑中的照片,以最便捷的方式传到网上,出发点在于提高用户上传及存放照片的效率;Facebook完全不管这些,它的做法是让用户上传照片,然后用最简单的方式分享给朋友们。在这背后,隐藏的含义是:用户把照片放到网上的目的是什么?自然是给人看。

Facebook这样的社交网络,最大的强项是以人为中心的无障碍信息分享,它是“碳基”的,决定于人的意愿,而机器与算法的“硅基”筛选只能排在其后。如果说Google将人视为群体性的“流量”,是Wave,百分之几访问这类信息,百分之几访问那类信息,在算法中走向精确;而对Facebook来说,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会在心理所处的不同环节孤独、好奇、开心、信任,并进行不同的信息交互,会对自己朋友做什么感兴趣。这看起来很像当年关于光是波、还是粒子的波粒二象性之争。

社交新世界:未完的竞争

技术思维碰到人性难题。毫无疑问,Google在信息爆炸初期赖以成功的技术至上的“硅基”基因,成为了它进入以人为中心的“碳基”时代的最大阻碍。但面对这个或将开启互联网更大潜能的新世界,和一个可能威胁到它王座的新生帝国,Google即便频遇挫折,也不得不打起精神再战。

好在Google仍然有诸多底牌可以打出。即便在今天,Google法则依然适用。一方面,每个有能力的互联网公司都想要研究自己的搜索系统;另一方面,Google还在努力让用户创造可以被自己扫描的信息,甚至在移动平台上,制造出能让普通人制作应用的工具。就像微软那样,Google还是一家成功的公司。

在自己法则依然运转的世界中汲取力量,再用它去迈向新世界,在资本、技术、人、制度这四个法宝的加持下,Google战车正在向着社交领域大步迈进。

社交已经成为Google目前的最高战略,在已经被程序员和互联网信仰者们视为圣地的山景城,为此汇聚了成百上千的各方好手。“我们以前每个月都会考虑收购一家优秀的公司。”CEO施密特说,“但现在节奏必须加快。”Google正在进行让业内专家都视为“疯狂”的收购举措,频率是每周一家公司。继投资知名社交游戏开发商Zynga 1亿美元之后,它又收购了社交游戏虚拟货币商Jambool,用1.8亿美元买下了社交软件开发商Slide。

娱乐、交易、内容,所有这些收购,都将从技术和人才两方面为Google搭建起新的社交骨架。一个名为Google Me的社交怪兽,正在资本的大手下形成自己庞大的身影。

显然,这些举动给了Facebook相当大的压力。2010年8月初,马克·扎克伯格宣布Facebook将在未来60天进入“禁闭状态”,马克也在自己的办公室外摆上了“lockdown”的招牌。这个心理学家必须要为自己的碳基互联网帝国,研究出更多武器。只有熬过了未来1年Google的集团化进攻,这个新生的社交网络之主才能真正稳固自己的地位。

除此之外,最终决定社交领域归属的,仍然来自Google本身——它是否能回归到人个体的需求,在已经稳固的数学家式价值观之上,将“硅基”与“碳基”融为一体?如同斯皮尔伯格在电影《人工智能》中留下的那个悬念,机器人小孩儿大卫在女神像前不停许愿:“让我成为一个真正的男孩。”它能如愿吗?等时间告诉我们答案。

作者:夏勇峰 微博:http://t.qq.com/phonehsia

posted @ 2010-09-08 12:43 yibani 阅读(108) | 评论 (0)编辑 收藏

转自:http://blog.csdn.net/zouxinfox/archive/2010/09/05/5865249.aspx

一篇文章总结了一些Google比较著名的开源项目(该文全文已附在本文最后),本文在那篇文章基础上又添加了几个开源项目。

googletest

一个很著名的C++单元测试框架,简称gtest,有丰富的文档可以参考。另外一些比较著名的C++测试框架有CppUnit, CxxTest, boost::test

googlemock

另外一个C++单元测试框架,在写单元测试用例,经常需要编写模拟对象来模拟测试单元的“上游”和“下游”程序逻辑和环境,googlemock就是用来mock这种对象的。据说google内部超过100个项目在使用它,可以和googletest一起使用

google-url

解析URL的一个类库

google-coredumper

该库支持在程序运行的时候随时生成coredump文件,而不同停止程序。

gwt-google-apis

提供了一系列google API

closure-compiler

是一个优化和编译javascript的工具,常用来分析和解析javascript,被google search, google doc,gmail等项目广泛使用。

closure-templates

一个模板工具。可以自己定义模板,并使用javascript或者java语言辅助生成HTML和UI元素,从而将程序逻辑层和展示层分开。被用于gmail和google doc等项目。

---------------------------------------------------------转载全文--------------------------------------------------------

Google是支持开源运动的最大公司之一,它们现在总共发布有超过500个的开源项目(大部分都是利用它们的API来完成),本文将列举一些有趣的开源项目,其中很可能有不少你不知道的哦。

文本文件处理:

Google CRUSH (Custom Reporting Utilities for SHell)

CRUSH是为命令行或shell scripts处理特定文字数据而制作的一系列工具,这里有指南

C++库和源代码:

Google Breakpad

一个开源的多平台崩溃报告系统。

Google GFlags

Gflags是一个命令行标记的处理库,它可以替代“getopt()”,其内置对C++的支持比如string。指南在此

Google Glog

Glog库可执行应用级的日志,提供基于C++式的日志API,可用于Linux、BSD和Windows。指南见此

Google PerfTools

这个工具可让开发创建更强大的应用程序,特别是那些用C++模版开发的多线程应用程序,包括TCMalloc, heap-checker, heap-profiler 和cpu-profiler。指南见此还有这里

Google Sparse Hash

非常节省内存的hash-map。指南见此

Omaha - Google Update

Omaha,也就是Google Update,它可以保证你的软件随时升级到最新版本,目前很多Windows下的Google软件都是用Omaha升级的,包括Google Chrome和Google Earth,当然你也可以用于自己的应用程序。指南看这里还有这里

Protocol Buffers

Protocol Buffers是一种可扩展编码序列数据的方式,Google在几乎所有内部RPC协议和文件格式都使用了Protocol Buffers。指南见此它可以用于很多语言而且被一些IDE所支持,比如NetBeans

互联网:

Google Code Pretiffy

这是一个Javascript模块和CSS文件,它可以让HTML页面里的部分源码高亮显示,支持C/C++, Java, Python, Ruby, PHP, VisualBasic, AWK, Bash, SQL, HTML, XML, CSS, JavaScript, Makefiles和部分Perl,不支持Smalltalk和所有的CAML。例子见此

SpriteMe - easy "CSS spirtes"

SpriteMe使你可以更轻松的创造CSS Sprites(俗称雪碧……)就是把网站要用到的图片都堆在一张图片里,用CSS控制调用哪个区域。它有一个自己的官网在这里

Redacisaurus

Reducisaurus是一个压缩CSS和JS文件的网络服务,基于YUI压缩算法,运行于App Engine。

JaikuEngine

JaikuEngine是一个运行于App Engine的微博系统,由jaiku.com运营。要查看移动客户端的源码可以看这里这里还有介绍

Selector Shell

Selector Shell是一个基于浏览器的测试工具,它可以让你看到CSS在不同浏览器里的样式,用Javascript写的,你可以在这里测试

Google Feed Server

Google Feed Server是一个开源Atom发布协议服务,基于Apache Abdera框架,允许开发者快速为当前数据源(比如数据库)配置feed。指南见这里这里

Melange, the Spice of Creation

这个项目的目标是创建出一个适合开源贡献流程的框架,比如Google Summer of Code TM (GSoC)项目。使用这个框架你就可以用Google App Engine来运行Google Summer of Code项目,和其它类似项目比如Google Highly Open Participation TM Contest和GHOP。指南见此

NameBench

它可以查找最快的DNS服务器给你的电脑用,在Mac OS X、Windows和UNIX系统下都有命令行也有用户界面可以帮你测试,这是Google工程师用20%自由时间写出来的。

Rat Proxy

一个半自动化的大型被动网络应用安全审查工具,专为精确的探测而优化,文档在此

TopDraw

Top Draw是一个图形生成程序,使用简单的文字脚本,基于JavaScript编程语言,Top Draw可以创造出非常复杂和有趣的图形。支持Mac OS 10.5以上系统,使用XCode开发。

etherpad

开源的EtherPad,这是一个基于网络的实时合作文档编辑器,这个项目主要是为了演示代码而开发,帮助那些想在自己服务器部署Etherpad的人使用,这里有如何安装的指南。EtherPad使用JavaScript、Java和Comet服务器来建造实时协作服务。

Chromium

Chromium是开源版的Chrome浏览器,Chromium的目标是建立一个新一代的强大网络应用程序,它与Chrome有很多不同之处。这里有指导如何在Linux上编译Chromium

V8 Google's open source JavaScript engine

V8是Google的开源JavaScript引擎,用C++写成,用于Chrome浏览器之上。V8使用ECMAScript的ECMA-262第三版可运行于Windows XP、Vista、Mac OS 10.5和使用IA-32或ARM处理器的Linux。V8可独立运行也可嵌入到任何C++程序里使用,这里有指南

Chromium OS

Chromium OS是开源版的Chrome OS操作系统,提供快速、简单而安全的网络体验,源码在此

Android

Android是第一个免费、开源而且可完全自定义的移动平台,提供完整的堆栈:一个操作系统、中间件和重要的一用应用,它包含丰富的API可以让第三方开发者开发出强大的应用程序。

MySQL工具:

Google MySQL Tools

各种管理、维护和改进MySQL数据库性能的工具,由Google编写,包括:

  • mypgrep.py:一个类似pgrep的工具来管理MySQL连接
  • compact_innodb.py:可导出和重载所有表格的密集型innodb数据文件

Google mMAIM

mMAIM的目标是对MySQL的监控和分析更简单,且可以和任何环境整合使用。它可显示主/从同步状态,一些性能状态,可以返回大量“show”命令的状态等等。

其它:

Stressful Application Test (stressapptest)

Stressful Application Test试图让来自处理器和I/O到内存的数据尽量随机化,以创造出模拟现实的环境来测试现在的硬件设备是否稳定,Google就在使用它,现在是Apache 2.0许可,这里有介绍安装向导指南

Pop and IMAP Troubleshooter

它用于诊断并解决客户端到邮件服务器的连接问题。

OpenDuckBill

Openduckbill是一个Linux下简单的命令行备份工具,可用于监视文件/目录在有变化后是否标记为备份,并传输这些变化到本地备份目录、远程NFS导出分卷或是用rsync命令导出到远程SSH服务器。见安装向导

ZXing

ZXing(发音类似Zebra crossing)是Java的开源多格式1D/2D条码图像处理库,目的是使用内置在手机上的摄像头拍照并对条码进行解码,而不必与服务器通讯,它被用于Android系统。这里有向导支持的设备列表

Tesseract OCR Engine

Tesseract OCR引擎是1995年UNLV Accuracy测试的前三名之一,在1995和2006年之间它的进展不大,但依然是当前精度最高的OCR引擎。这个源码可读取二进制、灰阶或彩色图片并输出文字,内置一个TIFF阅读器可读取非压缩的TIFF文件,增加libtiff后也可读取压缩图片。指南问答

Neatx - Open Source NX server

Neatx是一个开源NX服务,类似NoMachine公司商业的NX服务。NX协议比VNX更强大,它们的区别主要在:

  • NX是X11客户端所以不会发送位图
  • NX可兼容X、VNC和Windows版的Remote Desktop
  • NX可缓存数据
  • NX安装简单

另外一个可选的项目可以看看Google的FreeNx

PSVM

它是这个文件的代码,这是一个SVM的“支持所有核心”的版本,可多机并行运行,实例见此

GO

Google开发的新编程语言,谷奥有报道

The Google Collections Library for Java

这是一系列与Java 5以及更高版本有关的库,Google花钱给买过来了。

Google styleguide

每个主流的开源项目都有它自己的向导形式,比如一系列的演示代码。如果这些代码都按照“Style”的形式来演示,会更友好。

posted @ 2010-09-08 00:21 yibani 阅读(661) | 评论 (0)编辑 收藏

今天在译言看到一篇帖子

关于切换账号问题,颇为受用 如果你有多个Google账号的话

Google提供的多账户登录解决了这一点儿(以前没有发现)

多账户登录功能默认是关闭的。要开启设置,首先访问google.com,右上角“登录”(Sign in)。如果你已经登录,直接点击右上角“设置”(Setting),从下拉菜单中选择“Google帐号设置”(Google Account Settings)。

“个人设置”(Personal Settings)最后一项“多账户登录” 状态(Multiple Sign-in )默认为关闭(off)。

image

后面 嘿嘿 你会的 

Enjoy~

posted @ 2010-08-08 00:17 yibani 阅读(266) | 评论 (0)编辑 收藏

译文:Linux 与 BSD 之间的 10 个不同之处

原文地址:10 differences between Linux and BSD 作者:Jack Wallen

# 译者:这篇文章讲述了 Linux 与 BSD 系统之间许多不同之处,而个人同时作为一个 Ubuntu (Linux) 及 FreeBSD (BSD) 用户,感觉里面很多观点都非常的贴切,所以提笔进行了翻译,但碍于本人水平有限,翻译的时候难免出现差错,敬请指正。

你是否经常会听到人们把 Linux 及 BSD 系统混为一谈?是的,我有时会经常听到一些新手,甚至于媒体都这么说。当然,事实上这两者确实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它们都是基于 Unix 演变而来,而且基本上这两类系统都是由非盈利组织及团队开发,另外我更想说的是,这两个系统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创建最有用、最可靠的操作系统。

images.jpg

不过话说回来,这两个系统确实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当人们忽略这点的时候,整个 BSD 社区都会感到异常的愤怒,因此我们也可以经常看到 BSD 社区人员或 BSD 用户会对 Linux 不屑一顾。因此,我会尽我所能来帮助我的 BSD 的弟兄们,让更多的人了解到 Linux 与 BSD 的不同之处在哪里。

1、许可证

正如我们所知道的,Linux 操作系统是基于 GPL 许可证授权下的。该许可证可防止开源软件被转换为封闭源代码软件及确保源代码的可用性。 GPL 许可证的目的就是防止二进制包成为唯一的软件发行源。

而 BSD 许可证的限制则要少得多,它甚至允许二进制包成为唯一的发行源。这就是核心差异,可以这样理解:GPL 许可证让您有权拥有任何你想要使用该软件的方法,但你必须确保提供源代码给下一个使用它的人(包括你对它的改变部分)。而 BSD 许可证并不是要求你必须那么做。( 译者注:这里分别维基百科上对 BSDGPL 许可证的解释)

2、代码控制

BSD 的代码不是被控制在任何一个人手里,而 Linux 的内核基本上被 Linus Torvalds ( Linux 创始人 ) 所控制,BSD 并没有单一的人来说什么可以或什么不可以进入代码。相反,BSD 通过一个核心小组 ” Core Team” 来管理该项目,这个核心小组比非核心小组有更多的发言权来指导 BSD 社区的发展方向,(译者注:而据我所知,FreeBSDD 核心小组的成员会每两年选举一次。)

3、内核 vs 操作系统

BSD 项目维护的是整个操作系统,而 Linux 则只是主要集中在单一的内核上面。这点确实是需要注意的,虽然这两个系统上都运行着许多相同的软件。

4、UNIX-Like

这里有一个关于 BSD vs Linux 的古老说法:” BSD is what you get when a bunch of UNIX hackers sit down to try to port a UNIX system to the PC. Linux is what you get when a bunch of PC hackers sit down and try to write a UNIX system for the PC “,这里表达了很多。你会发现 BSD 系统更为类似于 UNIX ,而事实上它就是传统 UNIX 的直接衍生品。而 Linux ,则是一个松散的基于 UNIX 衍生品 ( Minix ) 而新创建的一个 OS 。

5、基本系统

这是一个关于 BSD 与 Linux 之间差异的至关重要的理念。 Linux 的”基本系统” 是并不真正存在的,许多人会说,Linux 的基本系统就是内核,但问题是如果没有任何可用的应用程序的话,那么这个内核是完全没有价值的。而另一方面,BSD 则有一个包括众多工具的基本系统, 甚至 libc 也是基本系统的一部分。因为这些组件都被作为一个基本系统,所以它们都是被一起开发和打包的,许多事实表明这样更能创建出一个更具凝聚力的整体。

6、更多来自于源代码

由于 BSD 的开发方式(使用 Ports 系统 ) 的关系,所以用户们更多的是从源代码来安装程序,而不是预先编译好的二进制包。这是一个优势还是劣势?这取决于不同的用户。如果你更多的想从友好或易用性方面考虑的话,看到这一点后你也许会有放弃的念头,对于新用户更是如此。但一些新的用户也有想要从源代码编译安装,这可能比较累人。但是,从源码安装也有一定的优势,比如(库版本控制,通过特殊的包来构建系统等等)。

7、升级

由于 BSD 的开发方式的原因(见第5项),你可以利用一条指令就可以升级你的基本系统到最新版本 ( Freebsd 下是用 freebsd-update fetch update 命令)。或者你也可以下载整个源代码树,然后通过编译来升级。而在 Linux 中,你也可以通过内置的包管理系统来升级系统。前者 (BSD) 仅更新基本系统,而后者 ( Linux ) 则会升级整个系统。不过请记住,BSD 中升级到最新的基本系统并不意味着所有的附加软件包也将会被更新,而 Linux 升级的时候,所有的软件包都会被升级。这是否意味着 Linux 处理得更好吗?在我看未必。我经常会看到 Linux 在升级时出现严重错误,从而需要重新安装整个系统,但这个现象基本不太可能发生在 BSD 的升级过程中。

8、前沿技术

基本上你不太可能会看到 BSD 系统运行着任何非常前沿版本的软件。而在 Linux 这一方面,大量的发行版会分发前沿版本的软件包。如果你是一个 ” If it isn’t broken, don’t fix it” 这样观点的持有者的话,你将会是 BSD 的超级粉丝。但是,如果你很新潮,想要体验一切最新的东西,那么你最好尽快迁移到 Linux 。

9、硬件支持

你会发现,通常情况下 Linux 的硬件支持要比 BSD 更早一些。但这并不是说 BSD 没有像 Linux 那样支持足够多的硬件,它只是意味着在某些情况下 Linux 会在 BSD 之前先支持某些硬件。因此,如果你想要最新的、最好的显卡的话,基本上不用考虑 BSD 了。如果你有一个包含了最新无线芯片的新型笔记本的话,建议你选择 Linux,运气好的话也许它会支持。

10、用户群

在这里我冒险概括一下计算机用户们,但我想先声明一下每一个事物都有例外。下面我要向你展示我对用户分布方面的概括。

Mac –> Windows –> Linux –> BSD –> UNIX

从左边到右边,分别是”使用该 OS 的人里精通电脑的用户群最少”到”使用该 OS 的人里精通电脑的用户群最多”的过渡。我们可以看到,Linux的被放置在了中间,而 BSD 则更接近于右边。许多人会对此有争论,也有些人可能会感觉被冒犯了。但是,个人认为这是一个对”哪些用户使用哪些系统”相当准确的概括。

其他的不同点?

这个列表并不想表明哪个系统比哪个更好。事实上,BSD 和 Linux 各有着自己的亮点。你认为怎么样?有兴趣的话也请表达出你的观点。

# PS: 本文同时发表于译言:http://article.yeeyan.org/view/riku/124073

posted @ 2010-08-07 23:58 yibani 阅读(158) | 评论 (0)编辑 收藏

英文版:点击这里

汉化版:点击这里

enjoy~

posted @ 2010-07-11 09:03 yibani 阅读(190) | 评论 (0)编辑 收藏
仅列出标题
共2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