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看风云淡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posts - 96, comments - 48, trackbacks - 0, articles - 0
  C++博客 :: 首页 :: 新随笔 ::  :: 聚合  :: 管理
1、   传输层的作用是什么?传输协议与网络服务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
答:传输层位于网络层和会话层之间,是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的接口。传输层的最终目标是利用网络层提供的服务向其用户提供有效、可靠且价格合理的服务。它对上层屏蔽了通信子网的细节,向高层提供了两个传输实体之间的端到端的可靠的逻辑连接。传输层可以检测到网络层发生的差错和故障,因此可以进行差错恢复。
传输层要为上层用户提供QoS保障,要采用一些技术手段弥补用户的要求与网络可向用户提供的服务二者之间存在的差异,屏蔽通信子网的实现细节,使用户获得相对稳定的数据传输服务。因此传输协议的复杂程度取决于网络层提供的服务质量。如果网络层提供完美可靠的服务,传输协议的设计就很简单;反之,在网络服务极不可靠的情况下传输协议的设计就很复杂。

1、   局域网的主要技术要素是什么?局域网为何要设置介质访问控制子层?
答:局域网的主要技术要素是:
(1)拓扑结构:
局域网在网络拓扑结构上主要采用总线型、环型、星型三种结构。
(2)传输介质:
局域网的传输介质以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为主,无线介质为辅。
(3)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局域网中任何一段物理信道在一个时间段内只能被一个站点占用来传输信息。由谁占用信道?如何避免冲突?又如何能使网络具有最好的工作效率以及最佳的可靠性?这些问题就是靠所谓介质访问控制方法来解决。
设置介质访问控制子层的理由:
(1)由于传统的局域网是多点共享传输介质,因此必须提供相应机制来控制对传输介质的访问。
(2)由于局域网中传输介质的多样性,为了使数据链路层能更好地适应多种局域网标准,802 将局域网的数据链路层拆成两个子层:
–逻辑链路控制 LLC (Logical Link Control)子层
–介质访问控制 MAC (Medium Access Control)子层。
与接入到传输介质有关的内容都放在MAC子层,而LLC子层则与传输介质无关,不管采用何种协议的局域网对LLC子层来说都是透明的

2、   什么是IEEE 802标准?掌握其体系结构,比较它与OSI模型之间的对应关系。
答:IEEEIEEE 802标准是美国的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协会802局域网标准委员会推出的一系列局域网标准,它与OSI模型之间的对应关系见书本P208图9-1。

3、   掌握CSMA/CD访问法的基本思想、技术要点、帧的接收和发送过程。
答:
   CSMA/CD访问法的基本思想是:先听后发,边发边听。
(1)先听后发(侦听总线CSMA)
–网上任一节点在向总线发送信息之前,首先侦听总线是否空闲。
–如果信道是空闲的,立即抢占总线发送信息。
(2)边发边听(冲突检测CD)
–当一个节点将开始发送数据后,在传送的过程中不断检测信道中的数据传输情况。
–如果从信道上检测到的信息与发出的不一致,说明发生了冲突,则停止发送,并发送一串阻塞信号以加强冲突。延迟一个随机时间片后再去侦听总线,延迟时间短的节点先抢占总线。
–如果未发生冲突,说明抢占成功。则继续将信息发送完。
   CSMA算法分类
•非坚持型:如果信道空闲,立即发送信息。如果信道忙,则随机等待一段时间再尝试。
•P-坚持型:如果信道空闲,则以概率P发送信息,以概率1-P等待。如果信道忙,则继续监听总线,等到空闲再以概率P发送。
•1-坚持型:如果信道空闲,立即发送信息。如果信道忙,则继续监听总线,等到空闲再发送
   检出冲突的保障
由于整个帧的发送时间即为用于检测的时间,因此对于基带总线而言,帧的发送时间应当不小于信号在网中“传播距离最大”的两个节点之间传播时间的两倍,分别对应信号到达“最远”的节点,以及冲突信号从“最远”的节点返回本节点。
   最小帧长度和最大帧长度
•最小帧长要求保证发送节点可以对可能产生的冲突进行有效的冲突检测。
•由于传输时延即为用于检测的时间,因此对于基带总线而言,一个站点的最小传输时延必须达到总线的传播时延的两倍(T≥2t),方可检测到所有的冲突。
为了防止一个站点占用介质作过长的传输,并限制发送与接收站点中对缓冲区容量的要求,以太网规定了最大帧长为1518字节。
   以太网帧的发送过程
1)构造待发送帧。
2)在发送数据帧之前,首先进行载波监听。
一直等到介质空闲时方可发送(1坚持型)。
3)如果监听到总线空闲,则抢占总线,将信息帧发送出去。
4)在发送帧的同时,进行冲突检测。
一旦监听到发生冲突,则停止发送,并向总线上发出一串堵塞信号来加强冲突(堵塞信号为4字节长的任意数据)。
5)然后随机延时(退避)一段时间后,再重新争用介质,重发该帧。一帧最多重发16次。
   以太网帧的接收过程
1)滤除帧碎片(总长度<64字节的帧)。
2)检查帧的目的地址字段(DA)是否与本站地址相匹配。如果不匹配,则将它丢弃掉。
3)检查帧的完整性:
滤除因冲突而产生的超长帧(总长度>1518字节)和不完整的帧(总长度位数不是8的完整倍数)
4)进行帧的CRC校验。如果CRC校验有错,则丢弃该帧。
5)最后将有效的帧的数据提交给上层(LLC子层或网络层)。
   以太网介质访问法的主要技术参数
各种类型的以太网均采用CSMA/CD介质访问法,并具有以下参数:
•时隙(slottime):512位时;
•最小帧长:64字节;
•最大帧长:1518字节;
•地址长度:48位;
•阻塞信号长度:32位;
•最大重传次数:16次;
•最大退避指数:10次。
4、   理解以太网的物理实现技术,掌握各种以太网的组网标准。
   以太网的主要技术特征:
1)拓扑结构为总线布局或星状总线布局;
2)采用CSMA/CD访问法;
3)符合IEEE 802.3标准;
4)传输速率:理论值为10~100Mbps(实际上为2~3Mbps);
5)采用基带传输的曼彻斯特编码。


只有注册用户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网站导航: 博客园   IT新闻   BlogJava   知识库   博问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