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guru

posts(11) comments(62) trackbacks(0)
  • C++博客
  • 联系
  • RSS 2.0 Feed 聚合
  • 管理

常用链接

  • 我的随笔
  • 我的评论
  • 我参与的随笔

留言簿

  • 给我留言
  • 查看公开留言
  • 查看私人留言

随笔分类(11)

  •  C++(1)
  •  Design Patterns(1)
  •  GUI(6)
  •  Linux(1)
  •  Misc(2)
  •  Plugins architecture

随笔档案(11)

  • 2011年4月 (1)
  • 2011年3月 (1)
  • 2009年8月 (1)
  • 2009年7月 (2)
  • 2009年6月 (1)
  • 2009年1月 (1)
  • 2008年8月 (4)

搜索

  •  

最新评论

  • 1. re: 彻底放弃CN域名
  • 可是我的com,而且买国内空间,刚上线一下子。根本无敏感内容就被墙了。com也会被墙啊,汗。
  • --do1do2
  • 2. re: 彻底放弃CN域名
  • 哥一水的.net和.com, 哈哈
  • --打击装B犯
  • 3. re: 彻底放弃CN域名
  • 可是现在,当你访问慢的时候,被墙的时候,你会觉得不仅仅被鱼肉。。。
  • --溪流
  • 4. re: 彻底放弃CN域名
  • 楼主,这个可以不用发到首页吧。。
  • --Bill Hsu
  • 5. re: 轻量级开源C++ GUI开发框架KWinUI正式发布[未登录]
  • x64下的thunk代码还是有问题。
    普通thunk,非wndprocthunk。
    期待与你联系。

    我的QQ:1090833
  • --Loaden

阅读排行榜

评论排行榜

View Post

关于目录访问权限中的限制删除标志位(sticky位)

当我们说到sticky位时,一般都是在说“在设置了sticky位的目录下,用户只能删除属于自己的文件”,其实这样说并不确切。在网上找了几篇文章后还是没有找到比较权威的解释,man一下chmod可以发现一段对该位的详细解释,说的很明白。翻译如下以备忘。原文见man chmod(1)。

"限制删除标志和粘滞位共用一个位,系统依赖于文件类型来解释此位。对于目录,该位阻止非授权用户删除或重命名本目录下的文件除非该用户是文件或目录的属主,这就是所谓的目录的限制删除标志,通常在所有人都可写的目录/tmp上可以发现该标志。在一些老旧系统的普通程序文件上,该位使系统在交换设备上保存程序的映像从而使程序可以更快的再次运行,这就是所谓的粘滞位。"

所以当该位用于目录权限设置时,叫做“限制删除标志位”更合适。

posted on 2009-01-13 14:06 proguru 阅读(1512) 评论(0)  编辑 收藏 引用 所属分类: Linux


只有注册用户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推荐】超50万行VC++源码: 大型组态工控、电力仿真CAD与GIS源码库
网站导航: 博客园   IT新闻   BlogJava   知识库   博问   管理


 
Powered by:
C++博客
Copyright © proguru